推荐
银行理财“固收+”降温
受到市场追捧的银行理财“固收+”产品,上半年悄然降温。 上海证券报最新获取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银行理财(含理财子公司)“固收+”产品发行量同比减少超过7000款,降低了35.6%,在所有产品中的占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持续震荡的主要原因是,股债相关性不稳定,部分“固收+”产品出现明显回撤,导致客户需求更偏稳健保守。受访人士同时认为,这是短期现象。从长远来看,“固收+”产品仍然比较适合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需求。注意到,偏稳健的银行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现阶段有升温迹象。 前7个月发行量同比减少超三成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银行理财(含理财子公司)“固收+”产品发行量约为1.3万款,较去年同期的近2万款降低了35.6%,在产品总数中占比也由去年的49.3%下降到45.4%。 银行理财“固收+”产品,是银行理财转型净值化后布局的热门产品,风险评级多在R2、R3级。这类产品是在债权类的固收资产基础上加配权益资产,以此增厚整体收益,年化收益率基本可以做到4%以上。这些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基金,以及量化策略、期权策略等。 简单说,“固收+”产品就是一种多资产配置策略的理财产品,可以同时满足银行客群低风险偏好与相对高收益需求。自2020年以来,这种含权类的“固收+”产品得到各家理财子公司积极布局,并逐步占据主流市场。了解到,去年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中,90%都是“固收+”产品。 净值回撤后降温 长期仍为主流 投资者关注热度变化主要出现在含权类资产的“固收+”产品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后。年初以来,股债市场持续震荡,特别是2月以来,连纯固收理财产品净值都出现下跌,甚至跌破净值。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固收+”产品未能有效控制权益类风险敞口,导致净值明显回撤,难以符合投资者获取“绝对收益”的预期,投资者情绪更趋谨慎,导致需求降温。 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今年同期“固收+”产品也较去年有一定下降。据普益标准统计显示,2021年1月至7月,银行和理财子公司新发行的“固收+”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7%,而今年同期为4.10%。 另一家城商行资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债市表现总体不错,但权益资产波动很大,预计下半年债市不会有大的调整,反而长端利率还有下行可能,因此,此时力推“固收+”产品并非很好的窗口期。不过,在他看来,“固收+”产品未来“卷土重来”也是必然。从长远来看,银行理财选择多资产配置仍是平衡投资收益的很好手段。 同业存单理财产品升温 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偏向纯固收类产品,以及现金管理产品整改进入倒计时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对同业存单资产的配置需求陡然大增,相关产品发行有升温迹象。 从公开信息来看,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大行和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同业存单理财产品,或者加大同业存单资产配置力度。最新一款产品,是工银理财发行的“同业存单及存款”固定收益类开放式理财产品。 “其实我们今年以来配置同业存单资产增幅还是比较大的,已接近整个理财资产配置的20%。”上述城商行人士说,出于风险防御的考虑,主要还是对债市波动有所担忧,因此配置了同业存单作为替代资产,一旦市场有波动可以迅速调仓。另外,现在多家银行正在整改现金管理类产品,过去配置的大量长久期资产需要“腾挪”,但同时还得保证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所以也配置了同业存单作为替代资产。 同业存单是银行间的短期融资工具,主要特征是风险低、流动性好,安全性也较高。普益标准认为,同业存单理财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