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业界

2024年A股退市盘点报告:近九成退市企业来自主板,“面值退”成退市主力军

时间:2025-01-23 21:15

  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

  这一新规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为A股市场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时代投研将从整体情况、板块分布、行业分布、市值情况、退市原因等方面对2024年A股退市情况进行盘点分析,同时展望2025年退市的走向和趋势。

  1、退市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近九成为主板企业。2024年A股退市上市公司数量为52家,首次突破50家,退市企业数量创造历史新高。其中,共有46家退市企业来自主板,占比88%。

  2、退市企业行业分布平均,平均市值明显下滑。从行业来看,52家退市企业中,电力设备行业退市企业最多,但总体行业分布较为平均,并未特别集中于某一行业。从市值来看,退市企业平均市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3、“面值退市”成主力,首现“市值退市”公司。2024年A股共有38家企业因股价低于面值退市,占比高达73%。*ST深天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成为A股市场首家因市值不达标而被终止上市的公司。

  4、2025年退市企业数量或再创新高。截至2025年1月22日,A股共有131家公司被实施ST或*ST,拉响退市警报。从2024年年报开始,所有上市公司都将按照新的退市标准进行评估和监管,最严退市新规将在2025年开始真正发威,预计退市数量将会进一步创出新高。

  一、整体情况:退市企业数量创新高,近九成为主板企业

  1.1年退市企业数量首次突破50家

  回顾近十年退市情况,Wind数据显示,2015—2021年,A股年度退市企业数量均在20家及以下;2022年,退市数量飙升至46家,创下当时A股退市数量新高。2023年,退市数量居高不下,全年仍有45家上市公司退市。

  2022年和2023年A股之所以迎来退市潮,与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一系列退市新规及强化监管力度密切相关。

  与之类似,2024年4月12日,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深化退市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退市格局”。

  同日,证监会配套发布

  在此背景下,2024年A股退市上市公司数量首次超50家,达52家,退市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较去年的45家增长12.73%,A股市场“新陈代谢”明显再度加速。

  退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是近年来监管强化退市制度管理和执行的体现,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

  退市公司数量的增长,意味着A股市场优胜劣汰的速度在加快,更多业绩不好的公司被淘汰后,留下的多是绩优股或潜力公司,有利于市场资金流向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行业和公司,有助于投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分板块来看,2024年A股52家退市企业中,主板共有46家公司退市,占比接近九成,创业板6家企业退市,科创板和北交所无企业退市。

  主板定位是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且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因此,主板对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小、业绩表现、经营模式等各方面的标准较高。

  作为A股的基本盘,主板市场的稳定运行对于整个股市的健康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退市新规作为新“国九条”的配套措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势必要主板先行,促进优胜劣汰,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退市格局。

  从交易所分布来看,2024年A股52家退市企业中,深交所共有36家企业退市,占比近七成;上交所共有16家企业退市,占比三成左右。

  二、行业及市值情况:行业分布平均,退市企业平均市值同比下降

  分行业来看,52家退市企业零散分布在多个行业,并未特别集中于某一行业。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电力设备、房地产、纺织服饰、汽车等行业退市公司数量较多,共计20家,约占总退市公司数量的四成。

  其中,电力设备行业共有6家企业退市,较去年同比增长50%,超越去年退市最多的房地产行业,成为2024年退市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

  6家已退市电力设备行业公司,均因股价低于面值而退市,利润出现亏损是上述6家企业近年来的常态。

  随着近年来楼市的持续低迷,多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出现大额亏损。2024年A股已有5家房地产企业股票被摘牌,与纺织服饰行业并列第二位。

  2.2退市企业平均市值同比下降

  从市值来看,2024年A股52家退市企业总市值为428.36亿元,2023年A股45家退市企业总市值为747.38亿元,退市企业总市值同比下降42.69%。

  平均来看,2024年A股退市企业退市时平均市值为8.23亿元;2023年A股退市企业退市时平均市值为16.61亿元,退市企业平均市值同比下降50.45%。

  不难发现,2024年A股退市企业数量虽然有所增长,但退市企业的总市值、平均市值均呈现明显下降,退市企业整体向低市值企业倾斜。

  从市值分布来看,2024年A股52家退市企业中,共有34家企业市值在1亿~10亿元区间,占比最高;共有13家企业市值在10亿元以上,占比第二;此外,还有5家企业市值不足1亿元。

  其中,广汇汽车市值最高,退市当日市值为64.71亿元,相较超1000亿元的市值高点,跌幅近94%。

  这家曾经的千亿巨头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由于各大车企为抢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广汇汽车陷入亏损,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最终无奈退市。

  越博退市值最低,退市当日市值仅有0.25亿元。究其原因,越博退创始人、原实控人李占江经营失败,债台高筑,债主贺靖怕自己的借款打了水漂,于是通过投票权委托入主该公司,但也无力扭转停产欠薪的局面。

  在局势恶化的同时,李占江和贺靖还为了公司的控制权无序争斗,最终该公司在双方的激斗下走向了衰[*]的深渊。

  从每股净资产来看,2024年A股52家退市企业中,有四分之三的企业每股净资产为正,四分之一的企业为负。其中,每股净资产最高的仍是广汇汽车,为4.67元;最低是*ST泛海,为-4.60元。

  每股净资产反映公司每一股股票所拥有或控制的净资产。当这个数值为负数时,代表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为负,即公司处于亏损状态。通常意味着公司正在面临财务危机,或者已经处于破产清算的阶段。

  从股价来看,退市当日,共有48家企业股价在1元以下,仅有4家企业股价高于1元。其中,股价最高的是*ST亚星,为6.36元/股;股价最低的是*ST保力,仅为0.11元/股。

  三、退市原因及典型案例:“面值退市”成主力,首现“市值退市”公司

  52家退市企业中,包括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重大类强制退市、主动退市五种类型。

  其中,交易类强制退市共有39家,占比最高;财务类退市次之,共有10家;重大类、主动退市类分别为2家、1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退市规则修订后,财务类退市指标将主板公司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3亿元,利润指标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也大大提高了因营业收入退市的企业数量。2024年退市企业中,10家企业因财务类问题被强制退市,占比为19.2%。

  具体来看,因股价低于面值而退市的企业最多,占比超七成,“面值退市”成为2024年A股退市的主力军。

  交易类退市分为面值退市、市值退市,面值退市标准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跌破1元,市值退市标准为收盘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

  *ST华仪是2024年面值退市第一股,同时也是2024年第一家正式退市的上市公司。

  该公司退市直接原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跌破1元,但背后是其多年财务造假、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常年诉讼缠身等多种问题。即使不因面值退市,*ST华仪同样也可能因重大强制退市。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出现了A股历史上首家因“市值退市”的上市公司。

  2024年7月24日,*ST深天再度跌停,股价报1.72元/股,总市值为2.39亿元,这是该公司连续第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触发了市值强制退市标准。

  *ST深天是国内最早以商品混凝土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21年以来,受疫情反复、上游产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混凝土单位营业成本上升,叠加“房企爆雷”等因素影响,该公司营收明显减少,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基本面的崩塌导致*ST深天的股价一跌再跌,距离3亿元市值的安全线越来越远,最终饮恨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沪深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主板A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2024年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也就是说,未来恐将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面临市值退市风险。

  财务类退市包括业绩不达标、审计报告不达标、净资产不达标三种情形。

  具体来看,经修订后,业绩不达标标准为最近一年经审计的亏损企业,沪深主板营收低于3亿元,创业板和科创板为营收低于1亿元,北交所则是营收低于5000万元。

  审计报告不达标为最近一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净资产不达标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为负。

  当上市公司最近一年财报触及上述任一情形时,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连续两年触及,将强制终止上市。

  以左江退为例,这家曾经“最贵的ST大牛股”,就因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被终止上市。

  规范类退市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如多次违规、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等,2024年共有两家上市公司触发,分别为三盛退、越博退。

  其中,三盛退涉及资金占用、商誉减值、持续经营能力存疑以及证监会立案调查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2022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2023年该公司又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触及了规范类退市规定,最终退市。

  越博退则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内控存在重大缺陷,最终因无力支付费用给审计机构,导致年报“难产”,未能按时披露年度报告。

  2024年,因财务造假、虚假记载等重大行为,导致2家企业被强制退市,分别是新海退和*ST博天。

  其中,新海退通过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虚增销售收入、利润,导致2014—2019年度报告及2019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该公司2016—2018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2019年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触及交易所规定的重大强制退市情形。

  *ST博天则是在2017—2021年的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信息披露行为持续时间长,虚假记载金额大、占比高,造假手法恶劣,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

  除上述类型外,2024年还出现了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

  根据*ST亚星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及公司情况,提议主动撤回公司股票上市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成为2024年唯一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

  财报显示,2021—2024年第一季度,*ST亚星均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100%,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这或是其选择主动退市的背后原因。

  四、展望:2025年退市企业数量或再创新高

  2024年4月12日,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深化退市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退市格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2日,A股共有131家公司被实施ST或*ST,拉响退市警报。

  从交易类退市风险来看,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的有两家企业。

  从财务类退市风险来看,2023年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或1亿元的有108家企业;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有19家。另外,2023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有12家。

  从规范类退市风险来看,最近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内控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有14家;近一年信息披露、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的有49家企业。

  从其他类退市风险来看,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平均净利润的30%,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低于5000万元或3000万元的公司有27家。

  2024年6月,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表示,根据测算,2025年可能触及该指标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约100家。这些公司还有超过一年半时间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2025年底仍然未达标准,才会退市。

  此外,2024年年报将成为首个适用退市新规的年度报告,即从2024年年报开始,所有上市公司都将按照新的退市标准进行评估和监管,这也意味着“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将在2025年进一步发力,退市企业数量或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