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业界

生态环境部回应促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时间:2024-06-07 14:19

  “目前,贵州镇宁县蜂糖李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2万亩,产值约30亿元,带动1.5万户、6.2万人实现户均纯收入增加6.7万元。”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介绍有关工作。谈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涌现出的优秀案例,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在回答张玉军介绍,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方面,加强遗传资源保种选育,规范所在环境与生产种植管理,因地制宜挖掘生态潜能等系列措施,可有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截至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涌现了一批优秀案例。这些案例背后有什么经验?围绕各地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生态环境部将提供哪些支持举措?

  针对在这些案例中,从物种保护来看,通过采取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强化监督监管,压实各方责任,加强科学研究,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比如,海南特有的长臂猿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2022年底的六群37只。辽河口的丹顶鹤越冬种群由2014年的5只增加到2023年的114只,是历史最高纪录。同样是在辽河口,黑嘴鸥的繁殖种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3年的11357只,成为濒危物种保护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张玉军介绍,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方面,加强遗传资源保种选育,规范所在环境与生产种植管理,因地制宜挖掘生态潜能等系列措施,可有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比如,贵州镇宁县积极探索蜂糖李的种植规律,协同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利用。目前,镇宁县蜂糖李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2万亩,产值约30亿元,带动1.5万户、6.2万人实现户均纯收入增加6.7万元。

  “还有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团,通过‘以渔抑碱’‘以渔改水’的方式养殖罗非鱼、石斑鱼等,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张玉军说。

  在智慧化监测监管方面,建立数字监管系统,合理设置监测网络与监测样方,研发物种自动识别系统等系列措施,可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监测评估的水平。

  中国作为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成功引领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文件。同时,为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张玉军说,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就在5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多边信托基金办公室在北京签署了有关合作协议,标志着昆明基金的正式启动。

  张玉军进一步介绍,昆明基金将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化运作,以无偿援助为主的方式,为发展中国家落实“昆蒙框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昆明基金的执行将为“昆蒙框架”长期目标以及行动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全球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及其数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外来入侵防控等关键性成果的实现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基金将按照国际规则运营和管理,力争首批项目在COP16前落地见效。我们将尽快完善并公开申报审批流程,确保基金在国际规则下公开、透明、高效利用。”张玉军说,在此也欢迎更多国家、机构和组织为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捐资,也欢迎各发展中国家提出项目需求,共同努力实现“昆蒙框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