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要闻

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券商首席热议明年中国经济着力点,A股跨年度行情值得期待

时间:2024-12-13 19:4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如何深入理解本次会议传递的积极信号?2025年中国经济的着力点在哪儿?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如何进行?带着这些问题,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积极信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关于发展环境,从去年底“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到本次会议“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这一细节务实地评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需部分新增表述“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内外评估是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基础。会议同时指出,9月26日一揽子政策发布以来,社会信心得到了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第二,

  第三,把大力提振消费扩内需被放在明年九项重点工作之首。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首项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足见此次对居民端政策的重视,相关提法包括“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括一些立足中长期的政策方向,如“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等。

  第四,再提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体现在细节表述上,有三处变化:一是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变为保持流动性“充裕”,两字的区别背后含义明显;二是“适时降息降准”,进一步明确了货币适度宽松的具体路径;三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应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里由去年的“价格水平”微调为“价格总水平”,隐含着政策不只是指CPI,而是平减指数,且有一个预期目标。另一个可以印证的重要表述是,会议强调“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第五,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样对应着细节上的调整。和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三个“严”相比,今年的四个“加”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节特征。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第六,政策尽可能前置,能早则早。估计明年经济有条件实现年初高开,一是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二是一揽子政策影响在继续传递,包括在适度宽松的背景下,明年一季度信贷有望再度回归年初占比偏高的正常季节性特征;三是在外部贸易条件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从今年四季度起,企业逻辑上会尽可能推动出口订单赶进度。

  第七,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稳定地方基建。今年基建投资是以水利、铁路、航空为代表的中央项目高增长;公路、管道、公共基础设施代表的地方项目负增长。所以政策框架具有针对性。“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这一系列政策组合为明年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地方基建合理修复预留了空间。

  第八,治理内卷式竞争就是新一阶段的供给侧改革。过去几年,部分行业领域新增产能过于集中、竞争过度,影响行业利润率、工业品价格中枢,以及企业中长期投资和研发。“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指向这一问题。“综合整治”对应着会在供给端有更为系统性的动作。会议指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九,科技创新要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宏观经济政策部分,细节展开先是扩大内需,再是科技创新,然后是稳住楼市股市。其中,科技创新表述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我们理解这是一个重要思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将是一个模板,“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对各产业的赋能和改造,它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产业纵深及需求厚度的优势,以产业哺育新技术,以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第十,推动“长钱”与创新之间的正循环。“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包容性和适应性在不同时段有不同侧重。从今年的表述来看,主要强调的是适配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第十一,倡导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会议强调“要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微观组织效率的提升,则有助于宏观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十二,在资产定价方面,本次会议传递出的尤为重要的信号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重视必要的总量、重视物价中枢,在2022至2024年名义GDP增速偏低位的背景下,市场可能需要关注和研究名义GDP增速逐步好转对于大类资产的影响;二是明年消费领域政策储备可能较多,我们在前期一直提示BCI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2021年初以来的调整已至经验底部,关注这一基本面与政策面的共振;三是政策初步释放供给优化信号,明年外需领域的风险也客观上需要叠加需求扩张+供给优化,关注产能利用率偏低、产品差异化程度又相对较低的行业领域。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负责人黄文涛认为,本次会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审度时宜,开宗明义: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及早谋划“十五五”等。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黄文涛分析认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利于股债“双牛”。展望2025年,实现5%的实际和名义GDP增速是努力的方向,增长更多由内需提振和“两重”“两新”、新质生产力和新供给、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等改革实绩带来,从而高质量收官“十四五”规划任务,为“十五五”开好局。

  黄文涛认为,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以上,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有较大规模增长。2025年降准降息空间较大,流动性较为充裕,有利于实际利率大幅下行。

  黄文涛表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措施有力。既要直面“外部环境变化、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的挑战,更要把握“14亿人口、130万亿产值、5%增速、供给质量提升、市场潜力巨大”的机遇,我国经济的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推进各项改革落地生效,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2025年我国经济和市场将实现坚实企稳、有力回升。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分析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明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凸显了扩内需的重要性,同时扩大了提振内需的范围,充分体现了当前内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2025年在全方位支持政策的推动下,预计将有更多的财政货币资源用于支持消费扩张。

  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释放较强的财政扩张信号。明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及以上。连平分析认为,明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全年有望安排赤字规模5.5万亿元以上;同时也将释放政策加码的积极信号,从而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信心。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明年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一部分将继续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升生产效率与先进产能比重,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消费增长潜力;一部分还可能用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在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方面,地方专项债将从额度和使用范围两方面实现扩张。明年地方专项债额度有望提升至4.5万亿元以上,加上2万亿元的化债额度,合计将超过6.5万亿元。

  会议提出,明年要适时降准降息。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可以更大程度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果。全年有望降准1个百分点左右,释放近3万亿元流动性;降息幅度可能保持在40bp至50bp左右。明年央行还将综合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等多种总量工具释放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发行需求与消费恢复、投资扩张的预期资金需求。明年还将保持较大力度的政策利率调降节奏,推动LPR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快信贷增长,刺激需求扩张。

  考虑到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预期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形成一定贬值压力,我国降息幅度不会过大,总体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此外,明年有望进一步提升现有结构性工具的额度与使用率。可能会延续使用即将到期的两项绿色金融工具,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多项结构性工具额度,持续发挥结构优化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将进一步创新金融工具,增强对资本市场的宏观审慎与调控能力,保障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连平认为,2024年央行新创设的两项资本市场调节工具对稳定股市发挥了积极作用。预计明年央行还有可能参考境外的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定期证券借贷工具、担保债券购买计划等成熟经验,创设多种金融工具。通过央行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或置换债券抵押品、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扩大抵押品范围等多种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稳定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也将继续发挥好央行调控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的积极作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在财政政策方面,除了此前财政部发布的10万亿元化债计划外,未来将通过多种方式拉动投资、带动消费。财政政策能起到更直接的效果,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信在2025年,经济数据有望出现明显改善。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资本市场通常提前反映经济变化。因此,当前是把握跨年度行情的好时机。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和耐心,牢牢把握未来的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研委会副主任、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涉及明晰增长目标和财政货币政策举措,全方位扩内需成为最优先任务。在政策预期和流动性充裕的支持下,当前跨年度行情已经展开,预计市场将继续呈现震荡上行的特征。建议关注非银金融、地产链、消费电子、“两重”“两新”、供给侧优化、新质生产力、A500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