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不到10个月演了200场,他们在成都“开心”做喜剧
李燕还能回忆起剧场正式恢复营业的场景:2020年6月25日,开心麻花环球汇剧场正式恢复营业,连演3天,三成的上座人数却有比满座时还高的喝彩声,全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剧照
除了恢复常规的演出以外,西南公司也同步开始了新的突围,这一次,选择的是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又名浸入式戏剧。在特定的演剧空间里,观众可以主动探索剧情,跟随演员行走,拿起道具翻看,甚至可以引领演员和其他观众发展出新的剧情线索。国内沉浸式戏剧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上海推出的。这部戏还未开演,不到100小时之内,1万张预售票便全面售罄,截至2021年年底,演出超过1400场,观演人次逾44万,平均上座率达95%,总收入3.8亿元。
实际上,开心麻花在2019年便开始探索沉浸式戏剧,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没有落地。到了2021年,虽然感觉占地200多平米的场地并非“特别理想”,但西南公司还是决定在当年7月推出,“我们感到,未来的市场会是沉浸式戏剧‘小而美’的产品的一个天下”。
这种判断,
李燕告诉
除了,西南公司的也主打沉浸互动,李燕告诉
据李燕透露,开心麻花引进的也即将在上海之后,于成都落地,地点和类似,同样在南门,“我们觉得适合在高新区整体偏年轻群体这样的一个地方”。
剧照
对于任何一家市场化的企业,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至关重要。数据会说话,通过对销售情况进行复盘,消费者的喜好也能摸出一些门道。李燕告诉
了解了需求之后,还需要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以为例,其推出是西南公司对于源自总部创意的再开发。据李燕介绍,更早之前,北京总部的一位员工通过与大家集资的方式,开了一家餐厅,“大家觉得餐馆里没有表演内容是不对的,就说要做一个节目。然后我当时一看,觉得特别适合成都。”
剧照
当然,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除了产品内容的高质量,创新也是保证竞争力的一大手段。对于戏剧来说,传统的市场化产品主要形式即为标准剧场演出。
李燕表示,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戏剧更多的“玩法”:“现在是沉浸式,未来又可以加入VR”。而这些不同的“玩法”,本质上还是在贴近Z世代的消费习惯,“年轻人会比较喜欢游戏,游戏加入到戏剧当中,会让大家觉得更好玩。这种产品国内有些团队已经在尝试,我们也在做。我们擅长编故事、表演、运营,游戏这个板块则会结合成都的头部密室联合打造,把双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与让人发笑带来的轻松不同,创作喜剧,实际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喜剧始终是这个市场上好像不被主流认可的一种表演形式,做传统戏剧的人会觉得我们不是真正的戏剧,太闹了,”李燕说,“其实作为一个有喜剧基因的公司,我们觉得喜剧是蛮难的,像创作一个小品,要给到不断的笑点,这些都是需要承前启后的,创
作为开心麻花的分部,西南公司除了演出总部推出的剧目以外,自身也有。对于全国通行的剧目,西南公司在排练时,会有意地加入成都元素,“让当地的观众在消费的时候有亲近感,没有距离感”。
这种有意结合本土元素的做法,在西南公司的剧目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不管是中对老成都劝业场的场景复原,还是中“张哥,你还在办贷款哇”等成都本地人熟悉的“梗”,都是有意而为之。
剧照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带有本地色彩的元素,往往也能打动外地观众。西南公司曾做过一次统计,除开四川省内观众以外,有大约100个城市的人曾来观看过,其中,北京、上海、西安、昆明、拉萨等城市名列前茅,对此,李燕颇有感触:“比较欣慰的是,接续了本土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消费娱乐,同时也成为了文旅人群的消费选择。至少大家来成都的时候,会觉得有这个产品,还带有餐食”。
尝到了本土元素的“甜头”之后,西南公司还有更大的“野心”。据李燕透露,目前西南公司正在紧密筹备一部以成都非遗文化为内核的剧目,演绎形式则结合了成渝地区代表性的说唱,“用时尚的表演,表达传统的东西”。
李燕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