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2022年四季度全球各大央行加息一览
今年以来,全球央行多国纷纷开启加息,特别是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加息75基点,欧洲央行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英国央行今年以来第一次加息50个基点。
多国央行大幅加息遏制通胀
9月,货币紧缩“风潮”正加速席卷全球,且有越刮越猛的势头。欧洲央行在9月议息例会上宣布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75个基点,此次9月加息75个基点也是其历史上最大的加息幅度。美联储也在9月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00%至3.25%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5次加息,连续第3次加息75个基点,累计加息幅度已经高达300个基点。
英国央行也“不甘落后”,在9月加息50个基点至2.25%,为今年以来第7次加息。瑞士央行9月宣布加息75个基点至0.5%,告别负利率时代。阿根廷在9月继续强力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550个基点至75%,为今年第9次加息,且今年以来已累计将利率提高3700个基点。9月,菲律宾央行和印度尼西亚央行分别选择加息50个基点;越南央行则将再融资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别上调100个基点;瑞典央行9月上调基准利率100个基点。除此之外,9月加息的经济体还包括南非、挪威、卡塔尔等。
在全球加息“潮”涌的背后,通胀居高不下无疑成为主因。美国劳工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3%,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的核心CPI同比上涨6.3%,双双高于市场预期。不论是总体通胀还是核心通胀,在商品和服务的基本门类中,至少有60%的价格上涨了3%及以上。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欧元区通胀呈现上升态势。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欧元区8月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同比涨幅续创历史新高,达到9.1%。而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更是大幅上调了通胀预期,预计2022年全年欧元区HICP将达到8.1%,此前预计为6.8%。通胀居高不下令多国央行决策者感到担忧,因此采取激进的加息措施。
激进加息对全球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在欧美央行激进加息之下,市场对其经济衰退的担忧不断加重。9月英国商会发布的最新预测称,英国经济将在2022年底前陷入衰退,通胀率将飙升至14%,经济疲软将持续至2024年。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认为,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上升,且通胀可能比欧洲央行最初认为的更持久,必须进一步提高利率。他表示,德国经济衰退可能无法避免,而欧元区整体经济可能陷入停滞,但不是萎缩。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表示,近期数据表明,经济已大幅放缓,且通胀风险仍处于上升趋势,在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下,欧洲央行将继续加息。在美国方面,今年以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已经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负增长,即进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性衰退区间。在近期更新的经济数据中,也有不少重要指标开始走弱。
“全球经济正处于1970年以来最严重的放缓之中。”世界银行表示,与过去的全球衰退前夕相比,目前全球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幅度要大得多。加息对全球经济放缓将产生很大影响。今年以来,全球多国央行都在加息,而且这种同步性在过去50年从未出现。然而,目前预期的加息轨迹和其他政策可能不足以使全球通胀回落到疫情发生前水平。
世界银行还提出,除非供应中断问题和劳动力市场压力得以缓解,否则在现有加息轨迹下,2023年全球核心通胀率(不包括能源)可能仍将保持在5%左右,几乎是疫情发生前5年平均水平的两倍。世界银行预计,如果高通胀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的加息趋势很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根据模型估算,为了将全球通胀率降至目标水平,各国央行可能需要将利率再提高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到2023年利率将提升至近4%。而在这种加息幅度下,伴随着金融市场压力,全球GDP增长预计将在2023年放缓至0.5%,或按人均计算萎缩0.4%,将符合全球经济衰退的技术定义。
四季度全球各大央行加息一览
1、美联储:11月或加息75个基点
在美联储接连三次加息75个基点,一名有鸽派倾向的联储决策者明确表示,支持再次这样超激进加息。2024年有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议投票权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称,抗击高通胀的形式比他预料到严峻,他支持,到今年底,美联储合计再加息125个基点。
上周美联储会议决定加息75个基点会后公布,美联储决策者的加息预期比市场预测更加鹰派:联储官员的预期中位值为,今年底利率达到4.5%,明年达到本轮加息周期的利率高峰4.6%,这一峰值高于市场预期的4.5%,都远超上周加息后利率区间3%-3.25%。
美联储最新发布季度经济展望报告中,对美国2022年实际GDP增速预期从6月份的1.7%大幅下调至0.2%,并上调2022、2023和2024年失业率预期。部分美国企业也已经下调了2022年全年业绩预期,这其中不乏很多在二季度获得强劲增长的企业。随着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美国经济想要取得“软着陆”并不乐观。
2、欧洲央行:10月或加息75个基点
欧洲央行在过去两次会议上总共加息125个基点,为有记录以来最快的加息步伐,但通胀可能还需数月才会见顶,这表明欧洲央行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开始加息的时间晚于多数主要央行。
芬兰央行行长Olli Rehn表示,有理由再次做出大幅加息的决定,可能是75或50个基点,也可能是其他举措。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市场预计中性利率在1.5%至2%之间,远高于欧洲央行0.75%的存款利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欧洲的经济前景尤其悲观,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仅增长3.1%,相比6月时的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欧元区GDP增速将大幅放缓至0.3%,相比此前预期下调了1.3个百分点。
3、英国央行:11月或加息50个基点
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将在11月底前加息150个基点,到明年5月份预计将利率升至5.75%,与2007年高点持平。根据德意志银行此前的说法,英国央行应该进行紧急加息,释放“不惜一切代价降低通胀”的信号,以此赢得市场的信任。
英国央行上周四如期加息50基点,将政策利率从1.75%提高至2.25%,并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将超过10%。英国央行还宣布,要从10月3日起开始积极出售英国国债,主动量化紧缩(QT)。Saravelos称,让他意外的是,最近一些市场评论认为,英国央行应该撤销售债,作为这种急剧市场波动的适当对策。
4、日本央行:不加息
日本央行坚守宽松“孤岛”,令日本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越来越大压力,日元年内贬值约25%,未来有可能进一步走软,日本物价涨幅也可能继续扩大。专家认为,面对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的全球加息潮,日本央行无法选择加息,主要有三大苦衷。
首先,跟随美加息将抑制需求,不利于日本经济持续复苏。根据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日本8月去除生鲜食品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连续5个月超过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但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认为,日本物价上涨是输入型通胀,不仅不能刺激消费,反而抑制了消费需求。其次,日本政府负债严重,加息将对日本财政形成重压。根据财务省数据,2021年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日本公共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达256.9%。至2022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底,日本国债总余额预计将达1026万亿日元。第三,加息也将加重企业负担。熊野英生认为,虽然日本最终需要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加息将是必然,但是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陷入困境,负债加大,甚至过度负债。一些服务业企业正面临消费者收入下降、客源不足局面,很难通过提价转嫁加息导致的额外成本负担。
日本媒体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日本加息条件尚不成熟,强行加息有可能令脆弱的经济复苏夭折,甚至陷入长期衰退。
5、澳联储:下周将加息50个基点
西太平洋银行首席经济学家Bill Evans表示,他们将对澳洲联储的加息预期从加息25个基点上调至加息50个基点。自9月6日澳洲联储上次利率决议以来,全球利率大幅上升。Evans表示,澳洲联储将在10月将官方现金利率上调至2.85%,使其利率水平高于中性利率,然后放慢加息步伐,这似乎是明智的决定。此外,预计澳洲联储将持续加息,直到2023年2月。
6、加拿大央行:10月或加息50个基点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加拿大央行的加息周期远远没有结束,他们认为加拿大的加息周期将一直持续到2023年,基准利率或将提高到4.5%,远高于先前的预测。BMO也在最近做出预测,加拿大经济硬着陆几乎无法躲过,持续的高强度加息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加拿大央行周三表示,将加入其他主要央行阵营,发布高级官员审议利率政策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发布将于明年1月开始。
目前加拿大政策利率已经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基准利率之一。美联储将于周三宣布利率决策,预计将再次大幅加息。市场目前充分体现了加拿大央行下月加息50个基点,然后在12月再加息25个基点。预计届时加拿大央行将停止继续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