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体育产业如何投?知名体育投资人划重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要求培育包括文旅体育在内的6方面的消费新场景,共计17项重点任务。
那么,如何从宏观的维度去看待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又如何更好地理解体育类项目的投资?
6月27日上午,
体育产业已进入“马拉松周期”
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之下,近年来,国内城市纷纷成立体育产业集团,并向着各类赛事名城的目标发起竞争。
但在苏毅看来,“实质应该去竞争的是有影响力的顶级职业赛事,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羽毛球,乒乓球。是否是顶级职业赛事,其实就类似顶级演唱会,看的就是卖票的能力。只有持续卖出门票,获得更大的包括转播费、赞助费等在内的市场收益,才能将赛事影响力转化为可持续的运营、盈利能力,从而打造出真正的赛事名城。”
与此同时,谈及对于体育IP的打造,苏毅指出,具备内容持续输出能力,是打造IP的关键所在。
“比如中超,每周都有不同的赛事,不同城市的主客场,有球星,有各类话题,这些都是可以持续传播引发热议的,因而具备了极强的内容持续输出能力。”
“就跟此前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一样,因为社交媒体的话题,之后产生了各种各样持续传播的故事,因而具备了可持续销售的可能性,最终成为了现象级的体育IP。而像、、,虽然具备话题的热度与影响力,但是未必具有持续性。”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国内的演出市场异常火爆,文体活动的热度持续上升。
从宏观趋势的维度,苏毅分析道,“从体育产业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来看,根据全球的产业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体育产业则呈现‘井喷式发展’。”
以“马拉松周期”为例,苏毅分享了他的观察,“当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并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这两年,中国各地的全马数量呈现上升态势。通过对比美国、加拿大、日本的数据可以确定,中国目前已进入‘马拉松周期’。”
如何投资体育类项目?
体育类的项目数量庞大,千差万别,通常而言可以分成三类:
一是社会项目,这是与大众体育相关的,比如说常见的马拉松赛事,很多运营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也不高。这类项目更多是为社会体育发展做普及性工作;
二是市场项目,意味着盈利能力上来了,规模也上来了,这类项目中,典型的就是体育培训;
第三则是以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为代表的资本项目,这些项目普遍具有更大规模的市场与更强的盈利能力与可能力。
以体育培训项目为例,苏毅指出,当此类项目在某个单一城市时,它是能够做到市场项目级别的。但是当它“跳”到资本项目时,便需要满足扩张的条件。
“这就面临两个最大的难点。第一,标准化。星巴克,瑞幸这类品牌能做到标准化,但体育培训项目的标准化是很难做的,包括教师、场地、教材、人员管理等。第二,一旦进行了跨区域运作,‘标准化’变得更加困难,管理成本进一步增大。”
“当然,目前国内也有相对成功的此类玩家,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具有全国的性,门店数也基本都过千了。但目前只是走了一半,最终能否成为成功的资本项目还有待观察,”苏毅补充道。
在苏毅看来,目前称得上资本项目的主要来自体育制造业领域,成功的案例包括李宁、安踏以及健身器材的舒华等。
在体育消费品领域里其实还有不少值得投的项目,尤其是具备技术门槛的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体育消费品项目。此外,体育服务业,包括一些围绕着上述职业赛事IP做媒体服务、做周边衍生品甚至职业赛事项目都可以算是资本项目。
最后,谈及体育产业的投资机遇,苏毅表示,目前在上述的资本项目中主要看重两大类机会:一个是能够解决规模增长问题与具备出海能力的体育制造业项目;第二则是系统地服务于职业赛事的体育服务业项目——他们伴随着职业赛事的成长,可以解决体量过小的问题,甚至有些项目可以实现跨界提升体量。
- 上一篇:港股低开高走 造车新势力全线大涨
- 下一篇:融捷健康: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