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云霄: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把思想种子播撒到群众心坎里
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中,云霄县教育部门联合七彩虹志愿队、彩虹社工中心、彩虹公益联合会等单位,以“闽山闽水寄深情追寻足迹践初心”为主题,组织讲师团和师生志愿者前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服务站、志愿驿站、乡村、社区、公园、农家庭院、村头巷尾、田间地头等处,开展“青年学习大讲堂”和“四下基层”主题活动,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信念坚守、人民情怀、工作作风和使命担当。打通理论、知识通往人心的“最后一百米”,把思想的种子播撒到群众心坎里。
持续创新、活化载体形式,以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积极传播党的声音。把理论讲堂搬到乡村田野、农家书屋、村民小院、宗族祠堂。用小切口展示大主题、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引领广大师生、志愿者和基层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织理论宣讲团和志愿宣读小分队,直达基层、深入一线,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用“小故事”传递“大情怀”。在回应关切、解疑释惑中增进社会理解,使“稳”的基础更牢、“进”的信心更足。
“接地气、通民意、听得懂、用得上”,这样的宣讲,深受师生群众和志愿者欢迎,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思想盛宴”。通过面对面开展话题式、互动式宣讲普及,搭建对话“直通车”。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客观翔实记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奋斗历程,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生动呈现了人民领袖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思维方法、品格风范和非凡业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彩虹团队将深化“寻足迹悟思想 铸忠魂 担使命”新思想学习基地建设,推动新思想武装入脑入心。带着深厚感情学,学出绝对忠诚。通过学习,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深情厚谊,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宏阔思维、远见卓识,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赤诚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高度自觉,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立足岗位实际学,学出奋发有为。怀着强烈责任学,学出使命担当。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教材。要深刻感悟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力量,筑牢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作为一个整体,与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以及《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实录结合起来,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全面系统学,深刻感悟思想伟力;要联系实际学,推动工作落实见效;要精心组织学,持续兴起学习热潮。要结合公益志愿服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坚定不移强化实干实效,提高效率抓工作、提升效能优服务、提增效益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看到那一抹志愿红,心里就暖暖的。”近年来,云霄县教育部门和彩虹团队释放“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变“单兵出击”为“集群作战”,积极打造一支能够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服务、受群众欢迎的热心、贴心、暖心的志愿队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志愿服务,重点突出“学、讲、育、兴、扬、倡”,让宣讲内容“沾泥土”“抓眼球”,活动深受师生群众欢迎,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面对面与群众交心谈心,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精准对接基层群众需求,从具体事情入手,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宣讲形式,开展微宣讲,每个主题宣讲15分钟,侧重“小话题”反映“大主题”,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讲身边人身边事;开展组合式宣讲,采取“微宣讲+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既受到教育、又得到实惠。
“群众关心的就是宣讲关注的”,志愿服务行动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以活动为载体、以项目为单元,紧扣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未成年人救护保护、困难家庭脱贫、邻里矛盾纠纷等热点痛点难点,科学把握时、度、效,灵活开展讲、评、帮,凝聚党群连心最大“公约数”、画好齐心追梦最大“同心圆”。
下一步,云霄县教育部门和彩虹团队将继续坚持系统思维,立足“定位要准、方式要活、队伍要强、保障要实、效果要好”的基本要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服务站的高质量建设,高效率利用,高水平运行。构筑阵地平台,推进各类资源整合融合;培育主体力量,推进志愿服务善作善成,推动实现“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打造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库”“群众需求库”“志愿项目库”“文明实践库”“宣讲素材库”等数据库,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队等要素实现阵地互动、资源互享、内容互融、机制互补、人员互补。围绕不同群体推出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向重点工作延伸,向产业发展靠拢,向民生事项拓展,向特殊群体倾斜。
“入户式”问需、“订制式”备课、“点单式”宣讲。理论宣读志愿项目初步形成了“123451”的运作模式,即围绕“一个核心任务”: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根本遵循”: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立场;发挥“三个独特优势”:彩虹公益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优势、教育系统的智力资源优势、七彩虹志愿服务的公益载体优势;组建“四支骨干队伍”:县教育局志愿服务队、教育系统志愿服务队、七彩虹志愿服务队、彩虹艺术团;策划“五大主题项目”:创新理论传播项目、惠民政策解读项目、主流价值弘扬项目、优秀文化涵育项目、文明新风倡树项目;实现“一个总体目标”: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素养。“服务一群人、带动一片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在蓬勃开展,不断汇聚成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云霄的磅礴力量。
“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今,在云霄大地,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常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此起彼伏,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应急救护、慈善捐款、公益活动等事件一呼百应,处处劲吹着优良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文明的乡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已经成为云霄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助推器”,也融入了每个云霄人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