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效果?企业共议ESG时代机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中国ESG论坛2022在北京成功举办。
圆桌论坛一环节,在
嘉宾们的共识是,ESG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讨论中,有观点认为,企业应该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共同推进ESG工作。而其中,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对于ESG的理解和定位,是一切ESG工作开始的起点。
价值锚定:ESG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短期投入可控
ESG概念源自海外,最早由高盛在2007年提出,并在全球快速发展。2021年,中国ESG投资发展势头迅猛,ESG在国内的渗透率逐步提高。
姚江涛指出,ESG理念与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高度契合,叠加了全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疫情、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广泛关注,ESG本土化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需求。
另一方面,企业也逐渐意识到ESG同自身发展的紧密关联。胡静文表示,在充满不确定性和众多外部挑战的今天,ESG不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而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如何把握趋势,预测未来,规避风险,使企业长久健康地运营下去,ESG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手段。”
不过,很多企业在实践ESG理念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灵魂拷问”: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效果。
对此,曹国宪认为,首创环保作为上市公司,对ESG的投入在短期内一定会增加总的成本。但随着监管机构日益收紧的合规要求,投资者也会不断地提升对企业的ESG期望。短期来看,ESG对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胡静文进一步补充道,其实企业一直有在做ESG,只是以往可能没有提出概念、形成体系,因此对企业来说短期投入是可控的,更多的是在人力和管理方面的投入。而从长期来看,ESG可以带来成本降低、风险规避以及越来越多的融资机遇,例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与短期投入相比成效显著。
林晓峰则表示,三峡对ESG的总体评价是“投入很少,收获很大”。不仅让公司得到了国际资本的青睐,也完善了企业管治。林晓峰表示,作为一家国际化投资企业,难免要与当地政府、境外客户和属地员工打交道,而通过引进国际先进企业治理理念,可以促进公司良政善治,实现了与政府紧密合作、与客户互利互信、与员工共同成长。
经验分享:企业“独善其身” 也要“兼济天下”
ESG理念的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各方探讨的重点从“是什么”发展到“怎么做”。论坛期间,与会嘉宾也分享了企业实践ESG理念的经验。
胡静文首先指出,不同的企业ESG属性不同,涉及的重要的ESG议题也各不相同。她认为,开展系统性ESG工作的第一步应该是要明确ESG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将ESG融入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融入运营管理体系。
接着,再通过完善的工作架构,明确各层级、各单位、各职能部门的ESG职责,将ESG目标分配到各个层级和相关单位,推动各个层级去制定和开展具体工作以完成整体目标。
另外还要关注各利益相关方的期待并积极回应。胡静文表示,从监管机构、投资人到客户,再到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甚至是社会公众,对企业ESG关注的方向和议题都各不相同,要确保公司发展方向可以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且在整个环节中保持透明度也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多位嘉宾认为就ESG事业而言,企业在“独善其身”之外也要“兼济天下”。
对于环保产业,曹国宪表示,首创环保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对ESG的管理不应该止步于对自身ESG指标的提升,而应当进一步带动环保产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提升环境和社会责任,引领整个环保产业ESG事业的长期发展。
对于科技产业,马啟龙表示,科技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体系,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实现“零碳转型”。以冠捷科技为例,可以通过在产品设计方面推广循环经济的思路、开发节能产品、推进绿色制造、引导绿色消费等,进而建立起一整套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制造体系,并将自身的ESG管控实践推广至上下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