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动态

通渭:改革助力县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1-22 14:42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通渭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工作的安排部署,把深化国企改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及时成立县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精心谋划、强力推动,推动国企改革工作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走进通渭县榜罗镇四新村,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映入眼帘,从高处远眺,大地上延伸出一片“蓝海”,这里便是位于榜罗镇四新村的光伏农业产业示范园,也是通渭襄晖能源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国企引领带动作用的重要成果。

  通渭襄晖能源是2017年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多种投资方式经营国有资产、助力乡村振兴、破解项目融资短板、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在国企改革行动中发挥着带头示范作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指导企业经营实现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企业管理体系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拓宽了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领域。”通渭襄晖能源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经理陈诚说。

  通渭襄晖能源公司主要投资光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在企业带动下,通渭形成了“光伏+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据了解,光伏项目产权全部确权到村集体,发电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可实现年发电量约5664万度,年收入4248万元,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渭县榜罗镇闫湾村党支部书记郭荣军:“榜罗镇闫湾村光伏收益年均38万余元,截至目前,累计收益125.02万元,收益资金优先支出公益性岗位工资,剩余资金用于本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维护、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临时劳务费用支出、困难大学生救助,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力开展国企改革工作中,通渭襄晖新能源公司建成了榜罗镇桃园村通渭县20兆瓦农光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截至今年8月,共发电4530万千瓦时,实现收益1394万元。此外,2020年建成的马营镇东关村通渭风电基地330一号汇集升压站项目,为通渭风电基地发电输出提供了坚强保障,发挥了“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在通渭新能源领域引领带动作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来,通渭县润襄水务有限公司将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按照“发展抓项目”的要求,积极争取供水建设项目,用责任和担当筑牢供水“生命线”,用实际行动保障安全供水。

  通渭县润襄水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孙军武:“通渭县润襄水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抓党建、聚合力、强保障、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抓实党支部书记党建项目,开展‘党建+我为群众办实事’,改造城区供水主支管网,解决了供水管网年久腐蚀严重、水压偏低的问题;通过改造解决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结合供水管网的改造,建立了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使供水达到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

  抓民生办实事,提升国有企业服务公共民生质量。2021年,通渭县成立了襄熠热力公司,启动实施占地36.7亩、总投资4.5亿元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推动国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主责主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

  通渭襄熠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永锋:“根据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进一步解决城区供暖问题,提高冬季供热质量,通渭县在2021年9月成立了襄熠热力公司,配合住建局实施总投资4.5亿元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能够按期供热。”

  据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通渭县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有力引领和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效率明显提升。截至今年8月底,通渭县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净资产总额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2%;营业收入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4%;上缴税金43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6%。

  通渭县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主任邢菊红:“通过规范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了县给排水总公司和县水利工程公司2户企业公司制改革,研究制定公司管理等方面制度37项,不断筑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以通渭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整合通渭县6家企业,壮大国投公司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县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