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监管叫停医生直播带货、部分营销内容疑被下架 医生IP的商业变现
有超500万粉丝的医疗大V表示,“曾有人许诺,只要配合带货就可月入70万”。另一名大V“医路向前巍子”则称,“后半夜在医院值班的时候,外面排着100多个商户找我”。
围绕“网红医生”的出现,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方式丰富了医生的收入途径,也为患者求医问诊、了解医学知识提供了便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医生是严肃的职业,诊疗也是严肃行为,医生流连于网络平台甚至是直播间可能有损医疗的严肃性,一旦产生投诉或纠纷,对医生及医院都是一大伤害。
上海金芬科技是一家专业打造医生IP的互联网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井静忠今日在接受
井静忠在打造医生IP的经历中发现,从事直播带货的医生只是“触网”的医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
“相对多一点的,可能集中在内科医生、中医等,外科医生带货的相对来说很少。而且直播带货并不是医生流量变现的主流方式,只是很小一部分的收入。”他说。
这种看法得到了熊小婴工作人员张大龙的认同。熊小婴是国内一家关注母婴大健康的头部MCN机构,其官网上,眼科专家陶勇、营养专家范志红等粉丝数量超百万的医疗大V都位于其红人矩阵中。
张大龙在电话中对
“从我们的经验来说,医生带货更多是个人行为,很少是由平台或机构去对接的。我们去跟医生对接,聊到直播带货,大部分医生是比较排斥的。做直播带货的医生往往是自己职级可能相对较低、收入有限,想抓住直播带货行业的红利。”张大龙说。
明令禁止医生直播带货,或将影响医生IP商业变现路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事直播带货的医生并不多,为何还要明令禁止?
井静忠认为,“一部分直播带货行为中,的确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存在。有一些商品不一定是‘三无’,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是用了没什么坏处也没什么作用的产品,这样的商品通过医生的推荐销售出去,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医生个人专业性的透支”。
据井静忠了解,在上述文件出台以前,大部分三甲医院已“明令禁止”医生带货。在平台方面,抖音也已在今年1月就禁止医生直播带货,“这之前有些医生带货做得就像电视购物一样,现在基本上都已经下架了”。
井静忠认为,医生的主要收入还是应该来自于医院和诊疗行为,或者是通过在线科普等将线上流量向线下诊疗转化,实现医生和医院的双赢,这才是完全合规和符合多方利益的。
“明令禁止直播带货并不会影响到大部分人。”张大龙说,“影响最大的是那1%直接从事直播带货的医生,潜在影响的则是医生IP未来的商业变现路径。医生只能做公益科普、做软性植入,如果监管再趋严,完全禁止医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身份商业变现,可能未来这条路也会被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