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长安及东风重组前景展望:有望晋升国内最大车企,降本或成首要任务,管理难题待解
2月9日晚,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股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若长安汽车与东风公司成功重组,将成为国内汽车巨无霸集团,对国内汽车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重组消息发布次日,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股份的股价表现有差异,其中长安汽车收涨4.73%,而东风集团股份涨幅为25.7%,市场似乎更看好东风公司能从此次重组中受益。
2月10日、11日,时代商业研究院就重组相关事项向长安汽车及东风集团股份发函并致电询问,两家企业均表示重组信息以公告为准,无更多细节可透露。
1.有望晋升国内销量第一、全球销量第五大车企。如果长安汽车、东风公司成功重组,2024年合计销量将超500万辆,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销量第一大以及全球销量第五大的汽车集团。重组后的规模效应及产业链整合有望缩减成本,此外研发资源及销售渠道整合有望缩减部分费用,能否扭转两家车企盈利下滑的局面值得期待。
2.重组后面临管理难题。长安汽车在销量、业绩、市值方面表现均优于东风集团股份,但东风公司的行政级别更高,且两家企业管理风格存在明显差异,重组后如何协同管理将是一个难题。
3.重组有望带动东风公司新能源及出口增长。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汽车出口量方面领先东风公司,而东风公司在与国外车企合作建厂方面具有经验优势,两者抱团有利于在汽车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站稳脚跟。
有望晋升国内销量第一、全球销量第五大车企
产销快报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为268.3万辆,同比增长5.1%;东风集团股份销量为189.59万辆,同比下滑9.2%,其母公司东风公司销量更是达到248.06万辆。
若长安汽车、东风公司成功重组,2024年合计销量将超500万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销量第一大车企以及全球销量第五大的汽车集团。
虽然两者合计销量超越比亚迪,但在盈利能力上仍与比亚迪存在较大差距。
同花顺iFinD显示,2023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已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77%,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同比增长23%至141.13亿元;而2023年长安汽车的净利润为95.02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2.47亿元;2023年东风集团股份的净利润则大幅亏损了68.13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0.4亿元,且2024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及东风集团股份的净利润均大幅下滑。
因此,时代商业研究院预计,长安汽车及东风公司若成功重组,通过协同降本扭转盈利下滑趋势或成为首要任务。
在采购方面,考虑到两者整体品牌定位较为接近,采购的材料、零部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如两者均从宁德时代处采购动力电池,统一采购具有可行性。此外,两者若重组,也有望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车企,规模效应将更为明显,且对上游的溢价能力也将增强,统一采购有望实现降本。
国有车企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早有行动。在2024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上,中国一汽、兵器装备集团、东风公司与中国诚通签约了动力电池领域专业化合作项目,计划将力神电池打造成为三家企业整合新能源产业链的平台。通过整合,三大车企可以集中资源,避免了重复投资,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供稳定的电池供应链。因此若本次长安汽车与东风公司实现重组,预计产业链整合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费用方面,2023年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股份合计研发费用已超百亿元,具有一定的降本空间。同花顺iFinD显示,2023年,长安汽车、东风集团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9.8亿元、45.71亿元,合计105.51亿元,重组后有望减少重复性的研发投入从而缩减费用。
销售费用是另一大费用支出,2023年,长安汽车、东风集团股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6.45亿元、82.21亿元,合计158.66亿元,通过整合销售和服务网络等方式,两者重组后有望缩减部分销售费用。而通过人员整合的方式,两者近百亿元的管理费用也有望缩减。
无论是销量、业绩,还是市值方面,当前长安汽车均表现更佳。
销量方面,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为268.3万辆,东风公司销量为248.06万辆,长安汽车略超东风公司。
业绩方面,2024年上半年,长安汽车营收达767.23亿元,净利润为22.47亿元;同期东风集团股份的营收为511.45亿元,净利润为0.4亿元,长安汽车业绩表现明显好于东风集团股份。
市值方面,截至2月11日收盘,长安汽车的总市值为1356.25亿元,东风集团股份的总市值则为333.4亿港元,哪怕加上在A股上市的东风股份、东风科技,仍与长安汽车存在较大市值差距。
但在行政级别上长安汽车却低于东风公司。东风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级别为副部级,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相同,而长安汽车则为正厅级。
此外,虽然同为国企,但在管理风格上两者存在明显差异。若成功重组,后续如何统一协调管理将成难题。
从重组消息发布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似乎更看好东风公司能从此次重组中受益。公告发布次日,长安汽车股价高开低走,最终收涨4.73%,而东风集团股份当日涨幅则高达25.7%。
重组有望带动东风新能源及出口增长
新能源转型是当前国有车企的重点方向,两大国有车企重组后能否加速新能源转型也成为关注焦点。
2024年3月,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公开表示, 国有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快,将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考核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发展。
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速度相对较快。产销快报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3.46万辆,同比增长55%,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7.4%,销量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中排名第五。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构建了长安品牌、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品牌,在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方面具有优势,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阿维塔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表现良好。
作为对比,2024年东风集团股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46万辆,同比增长13.4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0.8%,销量及占比均略低于长安汽车。
东风公司目前已形成面向豪华电动越野市场的“猛士”品牌、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岚图”品牌以及面向主流市场的“东风”品牌的格局。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东风公司也取得一定突破。
但从整体来看,在与比亚迪、吉利、特斯拉等民营或外资企业的竞争中,长安汽车及东风公司仍难言优势,在新能源技术、供应链整合、品牌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劣势。且近年来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不少车企已被淘汰出局。通过重组整合资源,有利于长安汽车及东风公司在此次汽车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站稳脚跟。
出海方面,两家车企也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空间。
产销快报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的海外销量为53.62万辆,同比大增126.8%,在国内车企中排名第三。作为对比,东风公司2024年海外出口销量为24.6万辆,同比增长6.4%。长安汽车出口量更高,增长势头更为迅猛,两者重组后,有望带动东风公司出口量增长。
而面对越来越多的汽车贸易壁垒,海外建厂也成为不少国内车企的出海新选项,在这方面东风公司拥有更为丰富的与国外车企合作建厂经验。东风公司与本田、日产、Stellantis、雷诺集团等海外车企有过多年合作经历;长安则主攻东南亚市场,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若双方实现重组,在共建海外产能、渠道方面存在较多协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