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央企大手笔增持 向市场传递出三大积极信号
10月16日晚间,上述A股公司披露了详细的回购股份方案。其中,招商蛇口拟回购3.51亿元至7.02亿元,招商公路拟回购3.1亿元至6.18亿元,中国外运拟回购2.71亿元至5.42亿元,招商积余拟回购0.78亿元至1.56亿元,而且上述公司回购的股份将全部予以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此次动辄上亿元的密集增持并非发生在市场低迷期,而是发生在A股强劲反弹期间。因此,这个时间点的回购增持,尤其需要仔细研判。
从监管的角度看,未来央企怎么发展是一个很考验智慧的问题。可以明确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改革,央企未来投资的方向将更加明确化和精细化,有进有退将是常态。
特别是在监管部门限制央企向金融领域拓展以及向其他非主业拓展的背景下,增持旗下已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板块应该是一大重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限制了央企在金融领域的拓展,那么旗下现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增值就应该是贡献业绩的一个主要渠道,以增持回购提升旗下上市公司市值,增加所属股权的“含金量”,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情。
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目前国民经济的各主要管理部门对提振资本市场的力度和决心都非常大,而这个时候央企上市公司的表现尤其重要。对于央企大手笔增持回购,主要可以给市场传递以下信息:一是央企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以自身行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提振资本市场的要求;二是以实际行动来完成监管部门对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要求,做最靠得住的“耐心资本”;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渠道和资金优势,配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做大做强,逐步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共赢。
从乐观一点的角度去分析,主要央企目前密集增持回购应该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从上到下都应该有一个重视股权投资的意识。
股权投资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甚至成为带动消费、产业转型和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引擎。其实这一点很多专家学者也呼吁了很久,当前太多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不流动,不能有效拉动消费与刺激经济增长,而适度活跃资本市场就可以有效疏导这些资金。
资本市场受到提振以后,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资,包括民营企业手中的股权变现能力就会增强,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直接融资的比重就会加大,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积极响应央企集团这样的回购行为,重视股权投资的中长期效果,畅通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经脉,让“耐心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A股市场,那么慢牛行情就完全可期。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增持不能是忽悠式增持,也不能是为了搏一把短线,增持资金需要有耐心。相关政策方面也可以为这种增持开一些绿灯。而且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回购增持的情况看,注销减少注册资本是最重要手段,这应该被积极推广,最大限度提升上市公司的“含金量”,有效提升给中小投资者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