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数据安全产业顶层文件出炉: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发布。
也对外发布,明确提出要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强调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
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
明确,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
其中在生态培育方面,提出,形成5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建成3~5个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生物基材料是指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或经由生物制造生产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含碳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物基材料是生物技术与化工产业融合创新、生物化工与传统化工耦合发展的硕果,有助于减轻石化化工行业对化石原料的依赖,降低生产过程安全风险。
近年来,我国依托产业体系齐全等优势,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正处在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也面临原料结构单一、产业化关键技术亟待突破、产业支撑体系待健全等问题。
工信部在解读该时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物化工快速发展、化工产业加快转型,此时出台,旨在立足我国国情,推进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生物基材料加快创新发展,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既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又助力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
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接受
中所提到的“非粮生物基材料”主要是指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及剩余物等非粮生物质的生物基材料。工信部表示,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业逐步壮大,重点产品应用渐广。但目前生物基材料主要还是基于粮食原料。
由于我国人均耕地、粮食保有量与部分资源丰富国家相比差异很大,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应充裕、市场稳定,若是基于粮食原料发展生物基材料也难以为继,必然面临“与民争粮”“与畜争饲”等矛盾。
因此,工信部强调,我国发展生物基材料,必须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将传统意义上“非粮生物质”转换为发展生物基材料的原料,防范化解“与民争粮”“与畜争饲”等矛盾,间接提高我国单位耕地粮食产出,为端牢中国饭碗再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