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推荐

买绩优老基金,还是选择它的“复制基金”?

时间:2022-06-04 11:31

   由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新发基金发行当日就被抢购一空。在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的同时,不禁也有基民在问:选择基金的时候,到底是该买业绩好的老基金,还是买由相同人管理的新发基金呢?

   买净值低的基金

   未必划算

   “老基金净值已两元左右,甚至更高,太贵。而新发行基金只有一元,同样的钱,买净值低的可以得到更多的份额,更合算”,这可能是大部分基民选择买新基金的理由。这可能是一般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比如商场打折,用固定钱去买质量与此前完全相同、数量却可以大幅增加的东西,的确能让大部分消费者心情愉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投资者自身的“畏高”情绪,老基金净值上涨到一定幅度,就考虑落袋为安,转向将资金投注到类似的新发基金中。这点上其实专业投资者也同样如此,最新三季报数据显示,某些绩优基金对获益颇丰的股票也已经逢高减仓。

   但基金投资不同于买菜,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前提下,假设A基金份额净值为1.00元,以10000元购买,则可以获得10000份;B基金份额累计净值为2.00元,用10000元购买,则可以获得5000份。假定这两只基金净值在一段时间后均上涨30%,则基金的投资收益=净值增幅乘以总份额,基民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两只基金获得的利润是完全相同的。

   赎回获利颇丰的老基金

   未必理性

   根据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在一批绩优老基金面前,部分投资者已经选择兑现收益获利了结,比如,净值高达2.21元的易方达消费行业,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高达56.54% 其三季度总赎回份额3.93亿份,占二季度末基金份额的11.57%。同样的,今年以来净值增长在40%以上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嘉实新消费和鹏华养老产业等多只基金总份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数据显示,上述4只公募基金三季末份额分别为11.19亿份、16.44亿份、13.51亿份和1.64亿份,环比二季度末下降了17.37%、17.56%、15.48%和26.79%。而这几只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分别达到47.51%、47.36%、45.28%和43.05%。与此同时,一些绩优基金的管理人,再发一只基金时,却很容易就在市场上做成爆款,记者从银行渠道了解到,不乏一些投资者“赎老买新”。究竟这样做应不应该,买业绩好的老基金好,还是买它的复制品更好?以下我们提供给你3个思考的要点:

   首先,新发基金一旦成为“爆款”,规模一般会发的比老基金要大。

   从销售的角度,基金公司通常会选择在市场行情火爆,投资者赚钱效应提升的时候推出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复制基金,以近期的经验,这类基金超过50亿规模不成问题。但基民需要了解的是,目前的市场情况,蓝筹股行情明显领涨,大规模的基金建仓确实不容易给市场带来冲击,但市场风格未必能够一直保持,在小盘股行情中,规模太大会造成管理的难度。相比而言,原来的绩优基金若能保持在10亿~20亿规模,则进可攻退可守,反而是比较好的选择。

   其次,新基金存在建仓期。

   对于很多追求爆款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最希望的一点自然是能够充分享受到市场的上涨。但需要了解的是,新基金建仓期长则半年,短则两个月的建仓期。这在期间,基金经理可以手握充裕的资金寻找合适的买点。如果在震荡市,擅长择时的基金经理可以做到低成本建仓,这方面占有优势。但在单边上涨的市场中,新基金因为仓位低,相比之下很难跟上指数的涨幅,因此会有些落后。投资者对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必须有心理准备,可根据对未来市场的预判来选择是买老还是买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建仓时,同一个基金管理人,下意识的会去买老基金的重仓股,这对于老基金的重仓股存在利好。根据记者观察,近年来有些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数只基金,持仓重仓股相似率达到90%,对于这样的基金经理发行的新产品,其实买新和买旧差别并不大,投资者没必要太纠结。

   再次,管理人“真假”难辨,基金经理挂名现象频出。据了解,近几年,行业人才流失率不断加剧。现有的人才资源似乎有跟不上迅速膨胀的基金阵容的趋势,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严重,挂名现象频出。其实无论新老基金,选择基金最重要的还是选基金经理,以及看基金经理过往的历史业绩和管理能力如何。但现在,基金公司利用管理人的明星效用刺激基金发行,但最终的实际掌控人也许并不是大家追捧的那位专业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妨选择该基金经理“一战成名”的基金,或者是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当年业绩遥遥领先的基金,因为对于业绩领先的老基金,基金公司会在资源等各方面有所倾斜,在保持管理人的稳定等方面,实际上更有保证。

   最后,无论是新老基金,投资者如果考虑买入,无疑是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这个信任就包括对收益有理性的期待,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尤其在投资上,不同的市场环境对应不同的投资方法,收效也各不相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也未必能够时时与市场契合。因此,无论新老基金,申购之前对市场和基金管理人研究透彻,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