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基金年度收益差逼近200%……如何才能选好基
乱花渐入迷人眼。面对超9000只的公募基金,基民时常选花眼。在结构大幅分化的A股市场,基金选择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回顾2015年至今,即便都是主动权益类基金,但收益可谓千差万别。在2015-2021年的7年时间里,表现最好的基金区间收益达635.20%,收益最差的基金尚未收复失地,下跌9.79%。
1、2015-2021年,A股经历两轮牛熊周期,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达到181%,亏损基金的占比不到1%。
2、分年度来看,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差异较大,其中2015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收益最高的基金和收益最低的基金之间,首尾差异均在100%以上。
在低风险的纯债基金中,也存在类似的业绩分化情况。
1、2015-2021年,纯债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各年度亏损的基金占比相对较小。
2、在不同年度,纯债基金的业绩差异不同,2018-2021年年度差异较大。
从上面两个表来看,在中期和长期(1年及以上)的投资期限内,选择好基金很重要。
1 科学选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那么,如何选基,才能尽可能找到收益率处于中上的产品?
步骤1、假定我们的目标是长期跑赢基金平均收益水平。那以历史业绩为参考,看看过去较长期内有哪些基金的历史业绩处于中上游。
步骤2、想持有期间基金业绩平稳一点,要看看基金的历史回撤多少、波动率情况。
步骤3、如果一只基金业绩好、波动又小,我们再来分析,这只基金的好业绩是如何获得的,未来能不能持续?
这就要考察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方法。它涉及到基金的资产配置、选股能力、组合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分析。因为只有了解方法,才能更全面地去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看到这么多步骤,估计有的投资者觉得已经很复杂了。
但事实上,这距离“科学选基”还很远。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难点1:全面的数据。专业的数据哪里找?关于基金类别的划分、收益和风险分析的数据,往往是来自第三方数据或者专业的机构,普通投资者并不一定能获得。
难点2:长期跟踪。即使能够获得这些数据,未来还要实时跟踪,看看基金经理的方法是否发生变化,能力是否跟得上市场的变化等等。
难点3:动态配置。即使选出了优秀的股基、债基,要怎么配置才能让组合获得的收益更高、风险更小?(比如2018年适合债多股少、2019-2020年适合债少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