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推荐

靠一款“孤儿药”能在创新药行业生存多久?康蒂尼药业CEO叶卫国

时间:2024-08-25 21:14

  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

  不过,这家专注于“孤儿药”,主要从事器官纤维化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药企,是国内少数实现了自盈利驱动的Biotech之一。根据康蒂尼药业H股两份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5亿元、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82.5%;净利润分别为7001万元、1.2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4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增长17.3%。根据上市公司Gyre年报,2022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229亿美元和1.13450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2万美元和-9293.3万美元。

  一家海外公司的青睐是公司向创新药企业转型的开端。据叶卫国介绍,2006年至2011年,GNI集团、上海睿星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先后入资公司,同时引入吡非尼酮。2013年12月25日,国家药监局批准“艾思瑞”生产上市销售,用于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公司正式进入创新药商业化阶段。

  完成IPO后,GNI集团成为上市公司Gyre第一大股东。资料显示,GNI集团于2001年成立于日本,是一家集药物研究、临床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垂直一体化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上海睿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则由GNI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康蒂尼药业董事长的罗楹博士于2001年创立,是GNI的全资附属公司。

  独特的股权结构意味着,未来康蒂尼药业仍能从兄弟公司或股东方面引入研发管线,并借助控股公司的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叶卫国也向随着尼达尼布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报销,艾思瑞的市场地位开始动摇。

  2023年,康蒂尼药业在中国IPF治疗药物市场中的占比下降至55.4%,勃林格殷格翰和凯因科技的占比分别提升至34.7%和9.9%;在吡非尼酮市场中,康蒂尼药业占比85%,凯因科技占比15%。

  未来,竞争趋势还将加剧。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国内共有73款适应症的IPF治疗药品被纳入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其中百时美施贵宝申报的1类新药已于去年7月获CDE受理。

  对此,叶卫国坦言感受到一定压力,但IPF患者早期确诊率低、规范治疗渗透率低仍是业内面临的共同挑战,公司在这方面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目前,国内IPF领域药物治疗的渗透率不足10%,我们的商业化策略还是持续下沉市场,提高临床医生知晓度。”叶卫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销售及营销团队共约377人,艾思瑞的销售已经覆盖了超过90%的地级市主要医疗机构、超过40%的县级医疗机构。

  江苏万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尼达尼布仿制药获批,成为第六家获得注册批件的国产企业。5月,康蒂尼药业与江苏万高签署合作协议,收购与尼达尼布相关的资产和专有技术的权利。

  康蒂尼药业表示,合作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的竞争力,但这也体现出公司对于单一产品结构的焦虑。

  “这么多年公司一直靠艾思瑞这一款商业化产品,其实也非常希望去优化产品结构。”叶卫国表示,除了快速推进现有的研发管线,公司现在提倡“全员BD”,希望能从外部引进产品,但大家都能感受到,目前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方面,“创新药”一词在2024年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被视为重大政策利好。

  但另一方面,以出台为代表的海外政策变化,导致中国企业在短期内面临出海挑战,投资机构对创新药行业的态度也有所变化。

  “投资人也伴随着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在成长,早期一拥而上,很多项目获得了大量融资,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大家发现创新药的成功率非常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在大浪淘沙中,好产品和好公司更容易被看到,但好产品很难找。”

  什么是好产品?在叶卫国看来,尽管市面上热门创新药靶点层出不穷,但真正创新、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还很少,他希望找到无药可用的治疗领域,做病人急需的药,就像十多年前的肺纤维化,当时非常冷门,完全不受关注,现在已经成为市场热点。

  不过,要找到这样的黄金标的,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资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