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推荐

一家店爆卖60万单 券商“灰色需求”催生电商爆款

时间:2024-06-19 15:06

  一项原本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为目的的活动,到了一些券商那里却有点变味,竟让原本的投教主题大赛活动衍生出灰色“利益链”。

  
 

  视觉中国图

  在电商平台上,与注册任务相关的店铺众多,销售数据惊人,显示这一灰色利益链“生意兴隆”。“注册是4.5元一个,注册加答题是5.5元!”业内人士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好服务投资者,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居民金融素养。

  从活动的参与对象看,既包括广大非证券从业人员,也包括证券监管机构工作人员、证券交易所从业人员、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证券公司从业人员。

  然而,日前,某券商人士向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家销量较高的店铺,系统显示已经售出高达30多万单,以标注的1元单价简单计算,总收入至少有30万元。

  实际上,要真正买到一个注册拉新的指标,价格远超1元。该店铺客服向据根据一些券商的考核标准,要完成一个考核指标,往往只需完成参赛信息注册即可。前述售价5.5元的淘宝店客服向以买家身份咨询的在调查过程中,日前,还有的店铺最低价格可以3元一个,注册账号的合格率可能较低,如果客户需要高合格率的注册号,那么价格最高达到6元一个。

  最近,有券商营业部人士向“黄牛”作为这条灰色产业链的中间商,背负考核指标的券商从业人员可视作他们的下游,那么“进货”虽然报酬并不高,但应者却不在少数。而与淘宝上5元左右一个注册号的外售价对比,只要一倒手,每个号“黄牛”就有机会赚取2~3元的差价。

  有“黄牛”却表示,虽然活动的IP限制对做单而言有难度,但好在注册流程简单,“手底下有认识的工作室的话,一天完成几十、上百个也轻松,开得很快”。

  就的注册拉新任务,据上述券商人士介绍,的考核任务主要是压在公司的零售条线,比如各地营业部。

  “这个活动本意是投资者教育,初衷是好的。但到有些券商那里就是任务下派。我原来在某券商的时候,先扫深圳的码做题,说深圳任务重,排名不能落后,全国都扫深圳的。后来深圳够了,又让我们扫当地的码,继续做。由于任务比较重,且不产生任何效益,很多员工完不成,可能跟其他挂钩,就去买。”上述人士表示,“有些人根本没有那么多客户,完不成就让别人加班啥的,不排除有些券商还跟绩效挂钩。”

  另外,江苏某券商营业部人士向值得一提的是,据了解,各大片区活动通常由一家券商承办。而负责承办的券商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某券商内部相关人士日前向为了快速省事完成任务,一些证券从业人员不惜采取冲指标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活动举办的初衷,并给上述“黄牛”现象带来了市场空间。

  事实上,能否让真正发挥出投教作用,各家券商和营业部的态度至关重要。

  “之前我被下任务的时候,我没有去找‘黄牛’买,而是找银行渠道在开户的时候去做,或者借各种活动机会去做。”但上述券商人士仍然对于那种硬派任务指标的做法表示很不认同,“其实还是可以想到方法的,但就是累,你精力花费在这上面,其他可以支配的就少了。”

  “一个前台每天的工作就是完成自己的业绩,这种不产生业绩的工作如果被排在第一位,那必然对有业绩的工作产生影响。”

  另外,他表示,此前公司层面给到的支持,对完成任务指标的帮助很有限:“分公司自己会让合规策划一些活动,但不计入员工名下。比如,一场活动,只完成了10个指标,某一个员工任务是100个,不会说做了这个活动后,这名员工就只需要再做90个指标。除非营业部自己办活动。而分公司层面办,不算员工的。”

  在他看来,如果券商领导能多想点办法,和员工齐心协力把活动推广好,所起到的投教宣传效果肯定会不一样。

  各家券商是否对的推广方式进行过正确引导?是否有更好的做法:能否从根源避免这类造假行为,同时能让的投教效益达成?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作为一项以投资者权益知识竞赛为载体,以投资者教育为主题的公益性活动,凭借其创新、活泼、寓教于乐的实践,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在投资者群体中喜闻乐见的活动。

  作为直接服务亿万投资者的各家券商,对这项活动有着义不容辞的推广责任。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的券商,可以借活动举办的契机,为投资者奉上一道投教大餐,帮助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风险意识,促进理性投资。

  然而据在由于这样的出发点本来就偏离了活动举办的初衷,且由于考核设置得过于机械化,容易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推广成效自然也难言乐观。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也折射出当下券商从过去卖方模式的惯性向买方思维转变时有一些难以突破的困局,当前行业在如何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幸福感这件事上,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仍显不足。

  事实上,投资者教育这项功在长远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有效地进行投资者教育,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更精准地明确教育目标,对于新入市不久的投资者和入市10年以上且交易比较活跃的资深投资者,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定制教育内容。

  此外,在风险意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投资心理辅导等层面,可以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投资要取得理想的收益,不仅考验投资者的技术和知识水平,还较多地涉及到心理因素。如何比较有效地为投资者提供心理辅导,引导克服贪婪、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理性冷静,仍然是有待完善的命题。

  通过上述工作,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市场中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进而为提升投资回报助力。相比那些为了应付考核可以花钱买来的指标,这些更有价值的工作成效如何达成,恐怕是行业真正需要花心思去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