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多头在近月上完胜与新周期的快马加鞭
10月仍旧将成为豆粕多头的重要底牌,基差在09合约进入交割前进一步推升M2209的价格——空头志在长远,多头只争朝夕,从快意恩仇的程度来评价,多头在近月市场完胜。
现货基差持续上行,演变成卖方话语权主导的市场,在近月基差的博弈上,油厂受成本约束,不到11月初最后翻牌估计持续挺价,毕竟在M2209末日逼仓形成的路径依赖下,预期转变为敞开现货多头敞口最后可能赚的更多。
本周各区域现货基差价格整体上调35-97元/吨,沿海主要市场现货基差本周均价约为630-690元/吨(对M2301合约)。基差上行,在贸易环节现货多头的强劲赚钱增强,作为卖方的油厂挺价策略显著奏效,涨价的正反馈进一步成型,且在+600正向基差的烘托下,多头在以下头寸上表现的有恃无恐:
M2209的末日多头,11-01月间价差正套,油粕比空头
02-历史的经验:产业利润越高也必然越快开启新的周期
国内油厂实际也并非全球大豆的全产业链上定价权的王者,海外大豆经纪商对自我议价权更为自信:近1个月以来,随着我国大豆压榨利润的持续回暖,海外CNF报价持续上涨近40美分。
提价的重要背景是,国内油厂在8月的最后一周加速购买10月船期,高达40船(约270万吨),这是我国2022年几乎最高的单周买船数量,对于此我有两点感受同样强烈:1、在音乐停止前,所有玩家共识性狂舞。2、所有玩家的一致性行为将提前拐点的到来。
03-市场欠油粕比一个回答
CFC农产品研究
在美豆拐点形成的大框架下,市场并不急于实现预期宽松的即刻定价,反而期待在牛市氛围的尾声实现新一轮的预期差:油粕比的加速下行。
截止8月末,CBOT市场豆粕非商业持仓的净多头为11.62万手,相比之下2022年美豆最鼎盛的4月该指标的峰值为12.28万手。换句话说,海外市场的豆粕多头还在坚持,主要基于以下几项逻辑:
A--但凡交易大豆紧缺,粕胜于油,这是基于可替代性的差异
B--巴西丰产是远期预期,现实是Q4巴西出口确定性减少,11月前新季美豆出口困难,远水与近火的矛盾
C--中国2022年Q4的豆粕需求存在需求增量,需求弹性环比降低
D--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商——阿根廷,受上一年度收获,出口关税上调,现金流短缺等影响,压榨行业的闲置产能高达近50%,出口也显著减量。
CFC农产品研究
植物油市场拐点出现后,远期宽松的预期定价在植物油上是迫不及待的,但长期的需求驱动阶段性北市场忽视了,在长期的豆油定价里,可再生燃油标准II(RFSII)、低碳燃油标准(LCFS)以及《通胀降低行动》法案这三份制度基本确定给予了美豆油需求很可靠的光明远景,届时通过法律强制执行豆油工业消耗或又将形成新一轮的油粕比重新定价。
现货市场随着短缺窗口的逐步逼近,卖方话语权显著增加,价格迎来了上行最顺畅的阶段,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倾向在音乐停止之前,dance to die(使劲儿跳)。
但历史的经验是,产业利润越高也必然越快开启新的周期,大量的买船正在被加速下单。10月将是基差拐点的重要时刻,一旦拐点确认,大概率是期现双杀。而在此之前,多头仍有路径依赖——大举参与11-1的月间价差正套,这也将被动强化01合约阶段跌幅有限,而豆油短期下行空间进一步打开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