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专访 大华银行中国CFO朱轩:ESG投资对于银行财务回报及盈利的影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无疑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本月召开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如何看待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完善我国ESG投资生态和长效机制建设的话题受到热议,也让公众目光再次聚焦到了ESG投资领域。
当前国内ESG投资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对比国际存在哪些优势和掣肘?资本市场上ESG产品发行以及投资者关注的热度高居不下,ESG吸金热潮下是否会催生市场泡沫?ESG投资给银行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对于银行的财务回报及盈利有何影响?当下火热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又会如何影响ESG投资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
受访者供图
中国ESG市场仍将维持增长趋势,预计投资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
然而,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ESG投资市场起步较晚,在规模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一方面,另一方面,ESG从真正被重视,到发展成如此规模,也不过几年的时间,
ESG表现良好的企业,环境运营风险通常要低于传统业务公司
当然ESG投融资,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合规、可持续发展服务效能和产品创新也提出了挑战。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ESG和可持续发展都是长期战略和重点首要推进的工作。以大华银行为例,“商业可持续”是我行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推进领域之一,并为此制定了路线月,大华银行集团发布了2050“净零排放”计划,承诺优先帮助电力、汽车、油气、地产、建筑和钢铁六个行业领域的客户降碳减排,实现可持续转型,这些行业客户的信贷额占到集团所有对公信贷组合的约60%。2023年10月,集团发布了这一计划的阶段性报告,数据非常积极。数据显示,电力、汽车、房地产、建筑和钢铁五个行业的碳排放指标,比各自预定净零排放路径的指标低了7%至14%,这说明我们有望提前实现这些碳排放指标。对于油气行业,我行不再为2022年后批准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上游产业项目提供新的融资。
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净零目标,我们制定了整体计划,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金融科技演变成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我们的实践经历来看,大华银行中国的数据管理团队在七八年前成立,并花费了两到三年的时间来清理和整合内部的数据。数据治理涵盖了两个层次:数据所有权和责任的确立提升了银行整体数据的质量,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进一步使用数据奠定了基础。而数据挖掘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风险并挖掘商业发展机会。
对于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务中的角色和未来趋势,我们认为,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金融科技的战略定位会被确定为价值驱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