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头条

日本通报多家车企违规,涉及丰田、本田、马自达……部分车型被暂

时间:2024-06-10 21:59

  日本大型重工业公司IHI最近宣布,其下属一家子公司2003年以来篡改了超过4000台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数据,以使测试数据看起来更“漂亮”。

  说,三菱电机旗下长崎制作所自1985年以来在列车空调批量生产或出厂前,未按合同约定进行产品检验,而是伪造检验数据,造假行为持续30多年。

  去年2月,百年大厂、精密仪器制造商日本数据分析公司幅锐态去年10月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上述制造业企业为什么出现数据造假等问题?

  首先,品质让位于成本管理是制造业造假频出的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为了确保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各大公司被迫持续推进降本提效改革,压缩成本成为企业首要目标。长期压成本导致一线常处于人手不足、设备陈旧、工期太紧的困境。有分析说,很多历史悠久的制造业巨头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设备老化问题,叠加人力不足等因素,企业运转压力倍增。

  其次,供应链的垂直体制使供应商受制于下游采购商也是引发造假问题的重要因素。多数供应商在议价、工期、产品标准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只能服从、满足采购商要求。以汽车制造为例,大牌车企的各种高性能、低排放要求靠供应商落实,一家车企往往有大量一级、二级、三级供应商。供应商达标难、达标成本高,同时难以获得采购商的理解和支持,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为达标走捷径、造假现象频出。

  第三,经营层与生产一线严重脱节。为了提高竞争力,经营层常常制定难以达成的目标。大发公司去年12月就违规造假公布的调查结果表示,“工作时间表过于紧张和僵化,造成极大压力”“现场过度担责,管理层缺少参与”“管理层只注重短期发展,对违规问题视而不见”。

  此外,日本企业集团内部条块分割、组织机制相对固化,总部与基层明显割裂,各基层单位更看重自身局部利益,这种企业文化也是造假问题的诱因之一。关于日产汽车公司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中就提到,相关工厂长期使用无资质的质检员,每次国土交通省进行定期审查时,工厂负责人就将这些人撤下生产线。总公司也难以了解工厂实际情况。

  综合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