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零跑国际官宣成立 首站将于欧洲销售车辆
经过7个月的协商,以及股权交割和监管审批之后,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的合资公司Leapmotor International B.V.在5月14日宣布已完成所有必要性审批,正式成立并开启运营。
2023年10月26日,零跑汽车正式与Stellantis集团创建了双方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计划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除大中华地区以外,该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向全球其他所有市场开展出口和销售业务,以及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据了解,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对该合资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零跑国际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由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担任董事长,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管理团队的忻天舒担任CEO。
“由于零跑国际更多是开拓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市场,所以零跑国际主要以Stellantis的团队为主,双方高管也会加入。”朱江明在接受Stellantis集团全球CEO唐唯实则告诉
零跑国际由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合资成立,两家分别持股51%和49%。图为北京车展期间,外商在零跑汽车展位参观。 视觉中国图
按照规划,零跑国际首发产品为零跑C10与T03,后续三年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车,在海外销售。其中,C10是一款主要定位为家庭用车的B级车型;T03是一款适合城市用途的A00级智能纯电动汽车。
“这两款车型先投向市场,我们也会在将来补全其他细分领域。最终汽车产品销售分布会变成纺锤形,10万元左右价格带的车辆应该是最畅销的。”朱江明说,未来三年,零跑国际还将陆续投放四款车,预计明年一季度投放代号为A12、A03的C类车,此后继续推出代号为T05、T11的新车型。
在市场方面,零跑国际将于今年9月起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和罗马尼亚等欧洲9国市场推出零跑汽车。此后,在今年年底,零跑国际还将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土耳其、以色列和法属海外领地,印度和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南美地区的巴西和智利推动产品上市。
据唐唯实透露,针对上述欧洲市场,零跑国际配备了专职的团队,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共计拓展包括Stellantis & You网络在内的200家销售网点,并于2026年将销售网络拓展至500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大众汽车投资小鹏汽车以提升在中国市场产品竞争力的合作模式,在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中,前者在合资公司内部仍将扮演主导技术研发、提供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的角色,而后者则通过自身在海外的营销网络、销售、售后服务、汽车金融、物流网络和toB业务优势赋能零跑国际。
有观点认为,在此模式下,零跑汽车不需要在海外建立大量的销售渠道和生产基地,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占领市场。而Stellantis集团在合资公司中持股51%,可以利用其在海外市场的政策优势及市场认知,满足不同地区的合规性要求,规避部分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政策风险。
“不同的国家海关有不同的关税,所以要怎样规避,最终还得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制定出最好的战略。”唐唯实表示,9月进军欧洲市场的零跑车型,仍以出口模式执行,而零跑国际是否会在欧洲实现本土化生产,目前尚未敲定。
对于海外市场销量的预期,朱江明此前告诉在业内看来,对于主打“性价比”标签的零跑汽车而言,其对规模化的需求比其他汽车品牌更强烈。在2023年,零跑汽车共交付约14.4万辆新车,全年汽车毛利率为0.5%,首次实现毛利率转正。而对于2024年,朱江明告诉在这样的背景下,拓展海外市场成为零跑汽车刺激交付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方向。“合资公司当前阶段的目标是增加零跑在全球车型销售,把零跑车型销售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唐唯实在接受对于Stellantis集团而言,寻求销量增长同样也是其成立合资公司的目标之一。“经济性是Stellantis在电动汽车全球扩张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而零跑国际能够帮助这家正在转型的传统跨国汽车集团,加速推出具有成本优势的电动汽车产品。”唐唯实认为。
按照规划,Stellantis集团将在电气化领域投资500多亿欧元,以实现其在“Dare Forward2030”战略规划中的电气化目标:即到2030年,集团在欧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车均为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售出的乘用车及轻型卡车中有50%为纯电动汽车。
销量增量之外,朱江明还表示,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还可以为零跑“Tier1供应商”的发展模式带来帮助。“零跑通过9年时间积累了很多技术,同时我们自己的零部件,自用有了一定的规模。把我们一些电子核心零部件销售给Stellantis,以及其他更多的OEM的厂商,这也是未来零跑的分支。”朱江明说。
朱江明认为,全域自研、海外市场,以及零部件外供,有望为零跑汽车提供新的财务增量,其2024年毛利和财务表现会继续向好。
“2024年我们还会有一定的亏损,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至于盈利,通过2025年的销量增长,毛利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希望在2025年可以达成全公司的盈利目标。”朱江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