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资讯

热点

全球最大!全国碳市场上线亿元,再出发如何破交易冷清僵局?

时间:2022-07-17 08:31

  全国碳市场共运行52周、242个交易日,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成为同期全球规模最大的碳现货市场。

  由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也在上海举行。大会上,上海环交所正式宣布启动碳价格指数开发工作以推动形成碳市场价格“风向标”, 首个企业碳资信评价标准——也正式对外发布。

  市场上也有声音认为, “挂牌交易比例较低,说明碳价形成的市场化机制基础还比较薄弱,交易结构较不合理。”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顾蔚在接受

  顾蔚认为,碳市场从建立到活跃度提升,“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稳着来,是急不得的”。其指出,一方面,目前碳市场里都是电力行业,同质化程度高,存在同买同卖现象;另一方面, 目前市场里没有投资者参与,为谋求价差的短线交易非常有限, 也就是说,在当前碳市场内出现的每一笔成功交易,很大程度上是真实供需所致;同时,未来随着准许投资机构以及其他非电力行业的加入,活跃度方面应该会有所提高。

  “碳市场是否真的能实现自身的使命和目标,还是要看对碳的定价机制,以及服务全国‘双碳’目标进程的效果。”顾蔚说道。

  国务院层面尚未出台

  一定程度影响企业交易意愿

  

  但与此同时,

  全国碳市场流动性偏低、活跃度不够的原因也多被指向交易政策导向还不太明朗所致。 目前,市场关注的政策倾向于全国碳市场何时扩大行业范围、何时能引入机构投资者,以及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能否再进一步丰富等。

  在此背景下,企业在履约过程中将出现观望一下的态度,控排主体寻求主动交易的积极性下降。

  对此,上海环交所方面表示,同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类似,全国碳市场短期表现主要受阶段性配额供需情况影响。在临近履约期时,市场阶段性配额供需表现变动较为频繁,在市场供不应求时出现价格大幅上涨,供应相对充足时市场价格再次回稳。履约期过后,市场活跃度整体偏低,总体符合一般市场规律。

  上海环交所方面向

  碳交易禀赋如何定量定价尚未彻底破题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上海环交所透露:将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工作安排,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其他高排放行业,适时引入符合要求的投资机构等非履约主体参与交易。 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激发市场活力, 充分发挥碳市场对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书面回复

  在陈佳看来, 碳交易理念极其依赖交易主体的环保金融知识和企业运营水平,以及金融和产业部门对碳交易的投资者教育 ;原则上,控排企业主即使不参加碳交易也一样可以通过缴纳罚款来实现碳排放,碳市场的存在是基于企业参与碳市场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宏观上,目前国内碳市场整体建设距离这个总目标还有距离;而微观上,个人、企事业单位、不同产行业、不同交通工具载具的碳交易禀赋该如何定量和定价还没有彻底破题,这是制约国内碳市场发展更进一步的真实掣肘。

  “当基础数据测度不明确,碳市场交易相对潜在的碳交易需求就会大量滞后,控排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就不会太足。” 陈佳分析称,下一步碳市场建设要循序渐进,先把微观定价问题彻底解决,再解决市场交易主体激励机制的问题,最后再把微观碳交易市场与宏观双碳战略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引导碳交易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碳交易的全面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