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十年间中国仲裁案件数量增长近5倍,京沪已
6月27日,2024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本次高级别对话会以“促进国际供应链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为主题。
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任任鸿斌在对话会现场发言时表示,这一主题的设定非常契合当前的形势。国际供应链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议题,仲裁在护航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中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国际仲裁和科技创新“双向奔赴”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任鸿斌在对话会现场发言
仲裁法、海商法修订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是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现场发言时指出,中国仲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截至2023年底,全国270多家仲裁机构办理仲裁案件累计超500余万件,总标的额8万多亿元人民币,十年间中国仲裁案件数量增长近5倍,仲裁标的额增长8倍,案件当事人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际经贸往来提供了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提升,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地之一。”胡卫列强调,为推动仲裁业的发展,司法部着重做好加快推动仲裁法修订、加强仲裁机构国际化建设等相关工作。“目前,司法部正在积极推进仲裁法修订工作,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加快形成更加开放、更加科学完备的涉外法律制度体系。”
航运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量,超大规模的航运市场,为海事商事仲裁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海事商事仲裁具有快捷、经济、灵活的特点,已成为解决航运贸易纠纷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2023年,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了,提出“支持境外仲裁机构在境内设立业务机构,开展涉外海事仲裁业务,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涉外领域探索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临时仲裁,为我国成为国际海事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创造条件”等举措。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在现场发言时表示,目前,在全国人大和司法部的大力支持下,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推进海商法修订。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也是海事商事仲裁实践的重要依据,在维护船、货、港、保险等多方权益、促进航运贸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已成为海事审判机构最齐全、受理海事案件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涉外司法效能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法院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2.4万件、海事案件1.6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6%、5.3%,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近10天。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王淑梅在现场发言时表示,今年是海事法院成立40周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齐全、受理海事案件最多的国家。
“要准确把握司法与仲裁的关系,支持国际商事海事仲裁中心建设。目前中央已确定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仲裁新目的地这一目标,统筹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是新时期大力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王淑梅指出,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强化司法引领作用,通过发布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年度报告等,统一仲裁司法审查的标准,促进仲裁在溯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仲裁制度创新,“近期还要发布,并将与司法部联合开展首期法官和仲裁员同堂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