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感觉给“水滴筹”捐款的人变少了,是为什么?
水滴筹平台本身也不是一个公益平台,他所做的事情是一个有着盈利目标的商业行为。在此情况下,自然其中会有所有意的放纵和缺点,也就是说,他为了客户的持续扩大和运营的顺利运转,不可能按照公益平台的运作模式来去审核每一个要求捐款的案例。但是这样的后果就造成了”一颗老鼠坏了一锅汤“,一个坏的案例会伤害100个捐款人的心。久而久之这种商业模式就很难继续运营,自然捐款人也就少了。
在水滴筹平台中,一个商业模式肯定有买方和卖方,还有一个平台撮合方。水滴筹公司就是那个撮合方,他的收入来源就是从好心人捐助中抽取一定比例,获得收入。在此情况下,捐助人就是花钱的买方。而患病的求助人就是卖方。如果一个平台上缺少买方和卖房,公司如何取得收入呢?
所以水滴筹公司的工作就在于要不断的找寻卖方,也就是求助人;同时利用卖方来不断的吸引买方捐助人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卖方,如果不够悲惨,情况不够糟,那么捐助人是很难拿出捐款的。所以水滴筹公司有可能会暗示求助人进行一些不实情况的编造,例如夸大病情,例如夸大家庭情况的困难。
水滴筹公司很难站在一个完全公立第三方的角度去做此事,因为那只有公益性组织才会这样做。同时每个家庭情况都极其复杂,水滴筹公司的人员也很难有效的审核出求助人的真实情况,这又加深了不实求助的情况发生。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那些说真话的求主人拿不到捐款那些编造情况的求助人,有可能获得捐款很多。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案例。
另外对于水滴筹公司来说,撮合双方获得收入,这个商业模式就已经完成,其实对于求助人后续使用捐款的情况并不会太过多的审核和干涉。假如捐款大于治疗金额或者还有剩余,一般来说都已经无人再去追踪了,剩下就看求助人的道德品性。所以才造成了那么多捐款多,但是没有有效的用于治疗,最后变成了改善家庭收入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网络社会,其实信息早晚是会透明的,求助人的信息会通过各种渠道慢慢汇集,形成真实信息,所以当捐款人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可能会无比心痛,也是无比愤怒。面对再次的捐款请求,就不一定会慷慨解囊了。这就进入到”狼来了“的故事中。
其实水滴筹确实做了一件不错的事情,取得一定的收入也是被容许的。但是如果其能加强资料的审核,以及对于捐款的使用进行完善,再加上对于善款的不当使用,进行有效的追究责任。其实还是可以汇入社会中的善心,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家庭,水滴筹也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收入。
对慈善、公益过于苛刻,对任何一丁点的商业元素都容忍不下,反而会对公益和慈善造成伤害。这句话其实是对的。但是希望可以更透明一些,管理的更有效一些,将善款给那些更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