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被苹果TeslalntelAMD争抢的Jim Keller,竟是个学渣!
芯片大神Jim Keller,在“芯片设计”领域享负盛名,他曾在苹果、特斯拉和AMD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管。
距离人生七十还有几年的他,仍在RISC-V生态开发领域里拼搏,立志为AI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近日,电脑历史博物馆(CHM)对他进行了采访,Keller也首次全面地讲述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历程。
这位多次在台积电、三星晶圆代工论坛上侃侃而谈,私底下更是被英特尔员工盼望着回归、力挽狂澜的芯片大神,并非从小就顶着学霸光环。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曲折与逆袭。
图源:法新社
Keller自曝,小时候的他深受阅读障碍的困扰,直到三、四年级才逐渐有所好转。家庭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作为家中六个孩子中的老二,他在成长初期并没有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大学伊始,Keller也是普通学生的半学渣,甚至在打算修双学位时,被哲学系主任劝退。直到将精力集中在电子工程(EE)上以后,Keller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成绩从全B一跃成为全A,正式开启学霸模式。
IBM当时捐给了宾州大学一条2寸生产线,Keller抓住机会,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自己制作晶体管。
凭借出色的电磁场知识,他原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RF工程师,毕业后也顺利进入Harris Corporation担任逻辑电路设计工程师。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高速PCB有了深刻的理解。
1982年,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他误打误撞进入DEC,从此开启了处理器研发之路,正式踏入IC设计领域。
在DEC,他幸运地遇到了赏识他的老板和一群优秀的同事,大家都对这个20多岁、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十分看好。Keller不仅负责逻辑设计和板级开发,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编写CAD工具,他的技术飞速提升。
1998年,未满40岁的Keller追随在DEC的上司跳槽到超微(AMD)。在超微,他深度参与K7的开发,并主导K8专案。他认为自己在超微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参与制定了x86-64位元规范及HyperTransport规范。
在超微待了一年多后,恰逢网络泡沫时期,他毅然跳槽到新创企业SiByte。
回顾超微的经历,他感慨道,超微早期的286、386和486处理器,大多借鉴英特尔的设计,直到K5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而K7则大量参考了DEC EV6的设计。那是一个美国处理器架构百家争鸣的时代,Power、PA RISC和Sun等架构各领风骚。
此后,Keller的职业生涯继续在不同的科技巨头间辗转。他是苹果(Apple)Silicon初代A系列芯片的开创者,也是Tesla首代FSD自驾芯片的领航者。成功开发出顶尖芯片后,他总是潇洒转身,奔赴下一个挑战。
他的工作履历涵盖DEC、超微、SiByte、博通(Broadcom)、P.A.Semi、苹果,之后又重回超微,再到Tesla,继而跳槽至英特尔,最后加入新创企业Tenstorrent,从技术长(CTO)做起,如今已担任CEO。
从一个饱受阅读障碍困扰的普通学生,到成为芯片设计领域的大神,Keller的职业生涯见证了美国处理器发展的多个关键节点,从32位元处理器向64位元的转变,到苹果处理器的早期研发,再到如今全力投入RISC-V生态开发。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突破,也为整个芯片行业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添加小助手申请进群
(—规格书查询、免费发ic供应/采购)
- 上一篇:松下计划重组,电视业务或遭削减
- 下一篇:东阳1月业绩创新高,加速扩厂迎接订单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