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Kimi“大战”豆包 争相下场做浏览器插件
摘要总结、写作灵感提供、文档数据查询等应用场景。
关于这次功能上新,月之暗面方面告诉“当你看到一篇好的长,直接就可以在浏览器里进行提问,不一定要把链接到Kimi的对话框里。不过,浏览器插件有一定的安装门槛,主要满足的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用户的需求。”月之暗面方面表示。
一位AI领域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这是对大模型轻量落地场景的又一重要探索。”灼识咨询总监陈一心在接受“我觉得浏览器插件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形态。”AI浏览器插件Monica的创始人肖弘在去年末的一档播客中表示。以搭载了ChatGPT的Monica为例,肖弘曾公开表示,截至去年12月,该产品在全球用户数已超百万。
“浏览器插件还是非常适合创业公司的发展路径的,就是一个很轻的切入点。”肖弘表示,因为这一产品形态实现了对功能的分发,AI技术使得很多应用场景、功能可以被重做。
创业公司之外,手握大量资金的巨头在入场AI时也对浏览器插件这一产品形态进行了尝试。
作为大小公司都很青睐的轻量化AI产品,浏览器插件到底比的是什么?
陈一心认为,在浏览器插件这一领域竞争的关键,一是背后的大模型技术底子够不够厚、生成质量够不够好,二是需要将其轻量化版本也进行合适的产品化。
“用户体验是最关键的”,月之暗面方面向“浏览器插件很容易设计得过于‘抢戏’,比如有各种按钮,但我们在设计时,更希望减少对用户的打扰,保持简洁,确保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出现,用户不需要的时候不会弹出来,减少对用户正常使用流程的侵入。”月之暗面方面举例进一步说明。
此外,月之暗面还提到浏览器插件的关键还在于模型能力,很多网页的内容很长,需要模型具备较强的长上下文阅读和分析推理能力。
今年3月,月之暗面宣布在大模型超长上下文窗口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Kimi智能助手已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阅读分析,较去年10月刚亮相时的20万字有了数量级的提升。
在此次上新的推文评论区,不乏用户呼吁支持iPad横版、同步聊天记录等形式和功能上的更新。对此,月之暗面方面告诉显然,用户和Kimi对这一刚上新的功能都有更多期待。在官宣新功能的推文评论区里,热度最高的评论表示“希望插件可以像sider一样更加丰富”,月之暗面也回应称,“好的!全体PM加油”。
微软商店显示,截至7月9日,豆包浏览器插件的下载量已突破3万次,Kimi浏览器插件的下载量则刚刚破万。而AI产品榜显示,今年6月,Kimi的用户访问量为抖音豆包的近4倍。
这场大模型轻量化落地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