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智网工程”推动东莞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
过去十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从5000亿元增长至万亿元,常住人口从800多万增加至1000多万。面对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带来的社会治理巨大压力和艰巨任务,东莞创新探索,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十年里,东莞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实现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六连冠”。
回顾十年来东莞社会治理创新之举,可谓不胜枚举。其中,“智网工程”就是一颗耀眼的“星”。东莞“智网工程”建设以网格化和信息化为抓手,整合公共服务管理资源,健全基层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网格管理员深入排查上报和职能部门的精准执法处置,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压减基层社会治理风险,有力推动东莞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
响应时代呼唤 创新建设“智网工程”
9月21日上午,在茶山镇超朗村,网格管理员叶旭田正在开展日常巡查。在一栋临街出租屋,他和同事走进一楼商铺,检查每一个灭火器、每一盏应急灯,爬上阁楼查看有无住人迹象,叮嘱店家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绝对不能在店铺内住人。二楼以上是出租屋,叶旭田和同事检查每一层的公共消防设施,打开消防栓查看能否正常出水。
根据工作安排,他也会进行入户巡查热水器、煤气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或者采集人员信息,进行反诈宣传等等。作为一名网格管理员,叶旭田现在可谓“身兼多职”,既是问题隐患巡查员,也是政策宣讲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等。这也是“智网工程”要求的工作职责。但在“智网工程”实施之前,这些“员”往往由不同的人担任。
推进“智网工程”建设是东莞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举。
可以说,东莞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东莞被评为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首次获得“长安杯”。
但东莞常住人口多,人口结构倒挂严重,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社会治安形势较为严峻。东莞市场主体多、出租屋多、“三小场所”多,导致安全隐患、矛盾纠纷较多。东莞市直管镇的特殊行政架构中,各职能部门纷纷要求村设立专门机构、成立专职队伍,从事各部门管辖领域的相关工作,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负担,又导致基层社会治理力量资源分散。
新时代呼唤社会治理新突破。2016年2月,东莞决定全面实施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并明确由其统领全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这意味着东莞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变迈出了一大步。
以网格为基础 整合资源推动协同善治
“智网工程”的基础在“网”。
东莞将全市各村划分为2934个基础网格。所有市级部门在基层开展的网格化工作以“智网工程”的基础网格为最小作业单元。围绕“人口管理、城市管理、应急处突”三大任务,东莞已筛选政法综治、教育、公安、民政、卫健、市场监管、消防、城管、住建等19个部门、共计481个事项入格作业。这张基础网格由此成为一张“综合网格”。
网格内的日常巡查工作则由网格管理员开展。目前,东莞组建了10291人的智网系统队伍,其中投入到基层一线人。他们像叶旭田一样“身兼多职”,并按照“派单”完成入格事项作业。这些网格管理员大部分由曾经的基层出租屋管理员、治安员、消防协管员等整合而成。
与此同时,东莞组建了4500多个网格工作群,吸纳网格内的党员、企业管理人员、出租屋房东等管理群体以及三小场所经营者、租客等热心市民参与社会治理。推行商业综合体、大型农贸市场、楼盘小区等物业管理方与网格化作业融合对接。开发“智网人人拍”小程序,鼓励市民上报社会治理问题隐患并进行红包奖励。
“智网工程”推动社会治理由条块分割走向资源整合,由分散力量向协同善治转变。
这种转变在基层显而易见。石排镇创新开展“支部建在网格上”,探索建立一套网格党支部运行机制,使全镇基层党员和镇村两级工作人员下沉到网格,将网格范围内的流动党员、本村党员、企业党员等全部归入新成立的网格党支部统一管理。目前,该镇共有1600名党员活跃在各基层网格当中。茶山镇实施“1+5+N”精细化管理模式,以“1”个基础网格为单元,将驻点团队成员、村“两委”干部、网格管理员、专职安全员、镇级辅警员“5”类常驻人员,以及党建组织员、文化管理员、大学生村官、村党员等“N”类力量分别放入网格中,全镇网格力量从原来约160人上升至800多人。
以科技为支撑 提升社会“智治”水平
“智网工程”的支撑在“智”。
石排镇网格管理员刘衍成每天上班时只要打开手机的一个专业APP,就可以看到最新推送的工作内容,他会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刘衍成就在APP里填写上报,指挥调度平台根据隐患的情况,将线索线上流转给村或镇有关职能部门。村或有关职能部门到现场处置完成后,在线上进行反馈。网格管理员再进行现场回访,线上确认隐患是否已得到整治。如已整治完成就进行结案。
这整个过程,就是“智网工程”的“采办分离”工作机制,即日常工作实行“发现上报,分类推送,协调处理,跟踪回访,评价结案”五步闭环工作原则。这种方式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反应快速、治理高效,淋漓尽致体现出“智网工程”的智能化、信息化。
“智网工程”自诞生之日起,就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突破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
“智网工程”东莞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云计算平台、基础数据库、网格化管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手机APP作业系统等,建立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强化数据分析应用。以指挥调度系统为例,东莞已建成1个市级、33个镇级、593个村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平台,形成市级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导考核,镇级具体组织、联动处置、日常监管,村级快速反应、前端核实、协同作业的治理局面。
目前,“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已升级至2.0版本,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多部门系统对接,为全市网格管理业务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一代的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实时化。依托市政数大脑实时订阅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14类1.3亿条数据,实现对市属各部门共计5371类信息资源、59.73亿条数据的跨层级、跨部门按需调用,融合“二标四实”数据和智网自有建档数据,盘活了社会治理领域的海量数据资源。
运用新系统,东莞将全市综合网格进行重新调整划分,将林地、水域等过往未纳管的区域全部划入相关网格,真正实现网格全域无缝划分,做到“全域覆盖、边界清晰、无缝衔接”,成为省内首批完成综合网格图层采集工作的地市。
技术的支撑,推动东莞社会治理由传统作业向科技运作转变。随着“一网统管”“一网统防”“一网统领”工作的推进,东莞社会“智治”水平将持续提升。
社会治理主平台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智网工程”以网格化和信息化为抓手,经过数年建设,其作为东莞社会治理主平台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在隐患排查方面,截至目前,东莞网格管理员在六年间累计发现上报问题隐患1456万宗,完成处置1409.4万宗,处置率为96.8%,初步构建起“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就地化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沟通服务群众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政策宣传咨询,“小候鸟夏令营”,服务精神病人,关爱帮扶独居老人、困难户等,至今累计开展各类服务超过5.3万次,直接涉及的群众超过70万人,全力打通服务管理群众“最后一百米”。
在专项行动方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排查、防范溺水等专项行动。例如今年开展的出租屋、“三小”场所疫情防控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网格员16.6万人次,排查出租屋39.1万栋,“三小”场所52.1万间,共发现未落实疫情防控“五件套”措施1.9万宗,未如实申报信息人员2.5万人,为促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在宣传引导方面,截至今年9月仅“莞邑网事”宣传活动就已15936场次,让社会治理、平安友善的理念随着“智网工程”工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而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主动寻找隐患,最大限度消除隐患;主动采集数据,推动共享应用;主动服务群众,推进协同共治。随着“智网工程”建设推进,东莞社会治理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由被动防控转向主动治理,推动东莞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