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2800亿美元“芯片法案”安啥心?美国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
阿斯麦公司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尼克发出警告:“世界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对于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美国费城半导体报收2866.90点,大跌4.57%。高通下跌3.59%、博通下跌2.33%、美光下跌3.74%、英特尔下跌2.43%。
东方财富Chiplet概念分别上涨6.68%、2.08%和3.51%。即便“芯片法案”有可能暂时限制中国先进制程的发展,中国也可以通过发展Chiplet实现“弯道超车”,通过Chiplet提升芯片性能、降低成本、提升良率,也是可行的技术路径。
此外,“芯片法案”推出或还将倒逼国内芯片设备、材料产业的发展。“打掉一些人的幻想,不要老觉得我们买国外的设备,省心又省事,还是要真抓实干研发自己的东西。”这是张国斌的看法。
关于应对之法,芯谋研究分析师严波表示:“国内晶圆厂,尤其是晶圆制造龙头企业,加大先进工艺研发投入、提高成熟产能供给能力,将是应对这一大事件的必要途径。“芯片法案”将在半导体产业给中国带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逻辑芯片、模拟芯片、DRAM、3D NAND Flash、MEMS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等产品领域,都应加快扶持特定产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应对越来越苛刻的外部环境。”
在“芯片法案”的冲击下,中国或将更加重视建设自主产业链。
那么,芯片产业链细分领域存在哪些机会?
头豹研究院认为:“材料方面,光刻胶技术与全球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国内企业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有望快速提高,且也将受到重点关注迎来快速发展;设备方面,目前刻蚀机、薄膜沉积、CMP抛光设备已逐步进入国产化阶段,在“芯片法案”催化之下,国产渗透率将有望加速。”
强推“芯片法案”美国打错了算盘
美国晶圆制造衰退有其内在原因。一方面是资本的选择,重资产的晶圆制造业务拖累财务表现;另一方面,先进制程生产已经超过1500步工序,任何工序都不能出错。而晶圆工厂是7×24小时运行,需要大量高素质且勤勉的工程师。
此外,晶圆制造主要集中在东亚,是全球化专业分工的选择,也是东亚“工程师红利”的结果。这不是“芯片法案”能够逆转的。
对中国而言,当务之急也并非发展先进制程,而是使用成熟制程的特色工艺。纵观上一轮缺芯潮,MCU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等,均不需要特别先进的制程。因此,我们当下应立足于成熟制程,建立、完善成熟制程产业链。从设备、材料、EDA软件等方面入手,一步一步“强筋健骨”。只要建立起自主产业链,就不怕任何限制与封锁。